【 亲 近 善 知 识 】
·
25年回首 悲欣交集
唯悟法师:
末法世代创佛教未来
师父出家25年的感言?
唯悟法师: 感到非常惭愧,到了比较大的年龄才出家,虽然25年来做了不少事,但精力始终不如年轻时候那般充沛。如果当年能早点出家,或许可以为佛教贡献更多绵力。
对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来说,二十五年,可以积累出厚实的人生经验,同样是于1992年,出家的唯悟法师,二十五年回首,悲欣交集。
唯悟法师追述他是在40多岁时出家,出家后25年来的最大背后力量是紧记历代祖师们的不忍众生苦及不忍圣教衰的精神。
他说,不同在家居士,出家让他可以全心投入推动佛教事业。他承认出家也会遇到障碍,可是在发现自已没有能力时,只要紧记自已是三宝弟子,只要诚心祈求,佛菩萨加被,万事都OK。
法师以其在出家前作为全面质量专业管理人的经验,解释“化整为零”及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法师说檀香以“化整为零”方式运作 ,它并非由一个中央集权管理机制,反之各分会组织都是一个独立体,“我们相信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以推动一个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依、终有所归之共同理念的社会。
法师承认人的管理不易,他说佛教的管理高度人性化,更提倡不违因果、依法不依人的制度化管理制度。他举例在缺乏制度化管理下,很多传统家族企业没落。除了制度管理,他说 “方针” 管理”也将左右组织的未来,方针管理将使组织驶向有远见的未来发展。
◆ 法师承认人的管理不易,他说佛教的管理高度人性化,更提倡不违因果、依法不依人的制度化管理制度。
法师于泰国南部创立国际佛教大学,法师也放眼在接下来“技术转移”至其他东盟国家,“我们将会把檀香办学等理念引进各地区,比如东盟国家,在当地创立分会,或是协助当地组织来开办推动檀香理念,开办幼儿园及老人院共同推动佛教事业;这个目标也会进一步开扩至亚洲其他国家。”
也是国际佛教大学创办人,同时是菩提四校董事长的唯悟法师重视教育发展,他同时也了解办学的庞大开销,比如国际佛教大学的年度开销也要百万至200万令吉;法师说不希望后人在接棒后必须扛下办学的沉重经济重担,因此他仿效美国大学以赞助人捐款方式,通过成立教育捐献基金(Education Endowment Fund)来持续发展教育。
法师说,不同华人一般上将家产遗给后人的作法,西方美国人却在此方面很有智慧;“美国人会给子女最好教育,却不会将钱都交给子孙”。法师说,在美国除了宗教师,他们最信任的是大学教授,所以除了将财产捐给教会外,他们会选择捐钱给各大学赞助开办各科系。这些大学创立的教育基金如同不会退心的护法,是现代版的给孤独长者。这些大学都会将献金转作投资,一般上每年获取数巴仙比如5巴仙的利息,来承担开办大学各科系的经费。
◆ 法师说,佛陀为利便众生,提供8万4000法门,法师说在选择专一深入法门时,也要尊重不同法门,“我们可以对自已所选的法门深具信心,却同时要尊重其他法门,因为对其他人而言,他们的选择也是最好选择。”
法师举例法鼓山为纪念圣严法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成立大学基金会开办佛学系。而哈佛大学的大学教育基金数额更高达2000亿之钜。
法师说,佛陀为利便众生,提供8万4000法门,法师说在选择专一深入法门时,也要尊重不同法门,“我们可以对自已所选的法门深具信心,却同时要尊重其他法门,因为对其他人而言,他们的选择也是最好选择。”
法师也提及佛教的历史,他说今日佛教分为南佛、汉传及藏传佛教,这些教派各有经藏,可是都源自佛陀。他在会上讲述佛入灭后印度佛教发展进入三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介于500至600年。在第二次经典结集后僧团开始分裂,后来更进一步分裂出多个部派。一批保守的分出上座部,另一批思想前卫的分成大众部,上座部及大众部又各细分成数个部派,比如上座部分出影响中国汉传佛教戒律的说一切有部;今日出家人的所有比丘戒出自部派佛教,部派佛教继续对佛教的传承发挥影响。
法师也提及汉传及藏传密教传入中国的发展,其中汉传佛教是从中亚传入,藏传密教进入西藏及蒙古后兴盛发展;而在中国发展的10多个各佛教宗派其中一些也来自声闻乘,受部派佛教影响。
法师年岁不高,在尘聪法师问及百年后会否发愿再来人世间继续未完成的佛教事业时,法师说他专修念佛法门,阿弥陀佛是他的老师,所以只要老师批准,他会选择“回来”。
◆ “我们可以对自已所选的法门深具信心,却同时要尊重其他法门,因为对其他人而言,他们的选择也是最好选择。”
Q: 师父出家25年的感言?
A: 感到非常惭愧,到了比较大的年龄才出家,虽然25年来做了不少事,但精力始终不如年轻时候那般充沛。如果当年能早点出家,或许可以为佛教贡献更多绵力。
Q: 师父出家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A: 报四重恩,即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或国家恩)与三宝恩(或佛恩)。
A: 最难忘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在泰国建立了一所国际佛教大学。走了3年艰辛路程,终于在2008年8月20日,迎来了第一批学士与硕士班毕业生,这份满足感是难以形容且毕生难忘的!
Q: 这25年,您的人生分割成几个阶段?
A: 第一个阶段【建立基础】– 从前当跨国公司部门经理兼顾问,属下很多人帮我做事,如今成立了佛教会全都是义工,在管理方式上面临很大的转变,过程艰辛;第二个阶段【立足槟城.放眼大马】- 在吉隆坡、森美兰、吉打设立了分会;第三个阶段【立足大马.放眼东盟】- 2005年成功在泰国建立了一所国际佛教大学;第四个阶段【立足东盟.放眼亚洲】- 计划以经营连锁的方式,将檀香幼儿园、晚晴苑老人院、佛教国际大学,开办到中国各城市去,并由当地人塑造成本土化的佛教机构。
◆ 今日佛教分为南佛、汉传及藏传佛教,这些教派各有经藏,可是都源自佛陀。
Q: 您觉得这个社会缺乏了什么?
A: 这个社会,最根本的问题源自于缺乏良好的教育。在家里,父母没有灌输孩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课堂上的学习偏向于知识却忽略了道德教育。因此,这些聪明但缺乏正确信念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开始利用知识制造各种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安宁。
Q: 为什么人会不快乐?
A: 佛教讲求因果,你若没种下快乐的因,又该如何获得快乐的果呢?
Q: 我们可以改变命运吗?
A: 佛教不主张宿命论,即不支持命中注定的说法。在佛教的三世因果论中,你当下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你今生与来世的命运。因此,命运实际上是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Q: 师父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A: 做个尽善尽美的人,竭尽所能去止恶行善。唯有通过修慧,凡人才能跨越贪嗔痴,晋升为圣人,脱离六道轮回。
Q: 推广佛学教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 办教育很辛苦,因为百年树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最后的成果。
Q: 未来几年师父在推广佛学与慈善有什么计划?
A: 将目前的晚晴苑、爱心福利中心、国际佛教大学、幼儿园、赠医施药等,继续加强并拓展到亚洲其它国家,让更多友好团体在各自区域增设更多分院,更广泛地推广福利工作。
师父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唯悟法师: 做个尽善尽美的人,
竭尽所能去止恶行善。唯有通过修慧,
凡人才能跨越贪嗔痴,晋升为圣人,脱离六道轮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