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 近 善 知 识 - 爱 在 天 地 间 】
·
慧礼法师:
浴火重生的生命教育
我们凡夫俗子都逃不过业力的牵缠,我就被牵引到非洲。到了非洲,才发觉那么广大的区块,54个国家,十几亿的人口,佛法及中华文化在那儿仿佛不见踪影,而护教是出家众的本业,就是不管走到哪里,就会在想怎样把佛法带到哪里。
文|慈悲网
问:现代人对朝圣的意义有不同的解读,有些人认为已经超越朝拜圣地,朝向自己内在的殿堂,请问慧礼法师(非洲“阿弥陀佛关怀中心”发起人)对朝圣的解读是什么?
跟随着因缘应该不是朝圣的心态,朝圣的先决条件就有个“圣”在,比如说用心中的殿堂,是一种更深厚的解剖。我只有朝过山,早期学佛常参加朝山活动如三步一拜、朝山礼佛。朝山等于是想朝圣,一般所说到中国四大名山或三步一拜,只能称为朝山,而不能称作朝圣。朝圣是有规范的,是通过到佛陀的故居礼拜而升起一种对佛陀的敬仰与思慕。对高僧大德的敬仰或请义,都不能算是朝圣。
问:作为佛弟子是不是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朝圣一次?
我到现在都还没到过印度呢。一生要朝圣一次,这可有两种解读:第一,你若有钱有时间,那当然一定要去,但若因某些因缘不许可,连机票钱都没有,那就不可能去朝圣。第二,当年释迦牟尼佛从高丽天回来时,很多人都急着去见他,只有须菩提没去。大家都争着第一个去见佛陀,佛陀却说,第一个见我的是须菩提,而须菩提当时是在打坐呢!当然那是悟后的境界,需要有证通能力才行。如果大家以后都用第二个解读,在还没证通前就通来通去,那也不行。
非洲少资源,一般的法师都不愿去,去了没人供养。孤儿院要在每个国家设立,因为害怕被贩卖,一般政府都不允许孤儿被带出国。而且孤儿们留在祖国长大,才能将其语言、文化及传统传承下来。每个国家都要组成团队盖孤儿院,这对我们是一大考验;佛学院就不需要在每个国家设立,因为我们计划报读佛学院学生是十八岁以上,所以可六个国家或十个国家弄一所佛学院。我们现在规划在纳米比亚盖佛学院。
问:师父在非洲二十多年了,可不可以说非洲是您的心灵殿堂?
是宿世因缘啊!我们凡夫俗子都逃不过业力的牵缠,我就被牵引到非洲。到了非洲,才发觉那么广大的区块,54个国家,十几亿的人口,佛法及中华文化在那儿仿佛不见踪影,而护教是出家众的本业,就是不管走到哪里就会在想怎样把佛法带到哪里。所以到非洲去,世世念念,在在是处,就想着如何将佛法在地弘扬。而这一去就触发了内心里久远以来的心愿,所以才会把整个非洲纳入版图,着手做续佛慧命的事。第一个十年叫“十年磨剑”,就是前进非洲成立据点,第二阶段就是“拔剑托大”,开始深入非洲,到南非以外的贫穷国家去收养孤儿。我们藉着抢救孤儿将中华文化传承给他们,将之内化为他们的生命。 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使用中文的人口超过使用英文的,现在很多人一窝蜂到中国学中文,但我认为那只是生活的工具,我们“阿弥陀佛关怀中心”(ACC—Amitofo Care Centre)所做的是一种生命的工程,所有孤儿吃素,凌晨四点半起床,早晚课诵,而其国家规定的教育一点也不少,我们也加入中华文化,让他们学中文、学少林功夫、学佛法,这些都是孤儿十年如一日的将佛法内化为生命的素质。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时,我们很清楚我们并没有改造他们种族,每一个种族都有其特色及精神,这就像全世界的物种必须受到保护,因此无论在非洲哪个国家,我们要求他们一定要学母语,并将他们的文化学起来。这也是为了防止他们鄙视自己的文化,或崇尚佛法、内外崇洋的发生。 在中华民和平族崛起的21世纪,我们是有责任去传扬“仁道”,以修复过去500多年来西方文化主导下所产生的分裂。非洲过去也是深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我们希望将中华文化的“仁道”带到非洲去,让全世界都能够站在全人类的共同成就的基点去发展及祈求和平,实践与人类与世界做朋友,四海一家亲皆兄弟。
问:对于这次是第六次来马来西亚举办水陆大法会,筹募非洲“阿弥陀佛关怀中心”建校基金,师父有没有什么感悟?
马来西亚的信徒很热忱,任何的法师来,他们都欢迎,这是我们来马来西亚办水陆法会的先决条件,来自各界的佛教徒都会支持。再来是这里的场地租金及住宿费较低,场地也够大,所以我们才能够办了一年又一年。水陆道场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在短短的八天之内,所有的内坛外坛、经忏、仪轨,都要做完,因此法师人数不能少,而且还要聚集很多的人来一起集中念力与愿力,通过仪轨散发出强大的力量。这样一来,道场与住宿一定要相近,方能配合严谨仪轨的进行,功德方能圆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