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代 高 僧 】
·
众生无尽我愿无穷
访香港耆宿觉光长老
·
本刊|陈基球
10岁开始,常往佛堂听经闻法,并苦苦央求说法老和尚带他走,才11岁,就正式受戒,去探看一切无常的谜底。
大树遍撤清凉种
他曾是一名翩翩的美少年,而今是人人敬仰的佛教界大师。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他以青春与年华证道的历程漫长而艰幸。是怎么样的一番因缘,成就了他的菩提之路?
一粒种子落在土里,经过数十年风霜雨露的摧折和润泽,终于长成一株大树。然而尽管它的枝叶再茂密,桠条再延伸,它所覆盖的绿荫依然有限。可是,树木的数量若能无限增加,福荫的范畴也将无限绵延,终将成为一座无尽的森林,让所有身历火宅,心陷悬崖的人,都能分得一钵菩提的清凉。
·1994年,镜盦长老、觉光长老及护法们切蛋糕庆祝观音亭福利基金成立28周年。
来自香港佛教界耆宿觉光长老,就是那撒种子的人。他担任香港与海外各地及国际佛教团体的职务,不下30多个。1965年起担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至今,也是世界佛教僧伽会首席会长,世界佛教友谊会香港区会会长,世界华僧大会香港分会理事长,更是世界各大宗教和平会议香港区常任理事长,聚集各大宗教的力量搞好社会风气。在佛教界是一位戒律精严的大德长老,备受香港数十万佛教徒所爱戴。在国际间也致力宗教拓展,促进世界和平等工作,足迹遍及欧美亚洲等国,所到之处,信徒皈依门下数以万计,在国际佛教声誉,地位崇高。
在香港,觉光长老平时主要工作在于统筹规列,负责推广佛门的各项文教事业。为了把这项佛教慧命所系的事业更加推广发扬,长老总是身先士卒,由早至晚工作不辍,并且常在舟车间或远或近的奔波劳顿,来来往往,四处度众。久闻觉光长老席不暇暖,不知疲惫为何事,及至一见,他的虔诚,热情与幸劳,果然令人印象深刻。同时,长老慈祥的一双明眸印照在那一身灰朴袈裟上,一派从容不迫,悲悯有情的神态,更胜于千言万语的说法布教。
·1965年时期的觉光长老。
八打灵观音亭1994年7月10日主办的「慈悲满人间」活动,觉光长老欣然接受担任大会主席。趁这难得的殊缘,在一个睛空万里的下午,我来到了长老下塌的旅舍,希望能作个专访。拨通电话表明来意,听筒传来答应的慈音,令我心头好生欢喜。
门开了,一副慈祥的容颜掠过眼际,「欢迎,欢迎,有劳驾临。」长老谦虚的相迎。身为天台 宗第46代教观总持的觉光,毫无高僧的寒酸之气,我一时不知如何启齿,半响始道:「久闻长老修持,冒昧求见,长老曾……( 我顿了下来)。」
长老含笑:「何以出家吗?有很多人问我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与佛有缘嘛。灯花、雪花,往往悠忽即逝,人生如朝露闪电,万物成、住、坏、空,除业障积功德,乃是面对生命的一种选择。」
老实说,这句话令我非常感动。许多出家僧侣老是说:受佛陀感召,太顺理成章,太单一化了, 却没有点到人性好奇的一面,而长老诉知感性与知性,颇见禅心。
记得每逢周末踏足观音亭的图书馆时,我非常喜爱阅读长老倡办的《香港佛教月刊》,不谈鬼神,把慈悲融入字里行间,让爱与悲悯无处不在,让宗教精神深化实迹,叫人耳目一新。
在言谈中,我一再称道:《香港佛教月刊》很耐读,把弘法生活化,让佛心可以在生活中体验,在生命中触悟。
长老把手摇一摇,哈哈一笑,心灵十分的纯净,平和。他悄然的表示:观音亭的《慈悲》办得更好,更出色。我们还是有缘!继佛慧命,在做共同的工作。
初闻佛法随师去
话题一转,回到出家的过程,长老侃侃而谈。那是70多年前的事了。
1919年,在东北辽宁省濒临辽东湾的营口,一个平凡的小康家庭诞生了一个平凡的小孩。这位 小孩自从脱离母胎,来到人间后,异于常人,从小就怕肉类,连鸡蛋也不敢吃。6岁那年,这位小孩得了一场大病,从商的父亲遍寻名医诊治,也无法治好小孩之病,眼看药物无效,小孩就要离开人世,老祖父爱孙心切,听从一位贵人的指引,把小孙儿带到营口山上的一家小庙,许下大愿,若小孙儿病愈,当允许小孙儿出家当僧侣。这个许愿果真出奇迹,小孩的怪病果然不药而愈。
小孩10岁那年,在中国北出家人不多。江苏省高旻寺的方丈来到北方化缘。北方多为务农的乡区,村民见到老和尚非常高兴纷纷送大豆、高梁予老和尚,供养筹钱盖庙。老和尚趁化缘之际,在营口各村说经讲道,小孩见到老和尚好不高兴,放学后就往庙里跑去听经,种下了佛缘。
一年后,老和尚化缘筹了一笔钱返回扬州高旻寺修庙。老和尚要走时,小孩依依不舍,再三要求老和尚带他一同走。小孩就这样连家人也不说一声,与老和尚乘船到了上海,接着来到一代高僧圆瑛大师在宁波的天童寺。老和尚过后不告而别,不曾再出现。
圆瑛大师见到小孩非常喜欢,也许当年在大师眼中,小孩天生具有佛根,只要因缘俱足,必成大器,于是就收留在身边,加以谆谆教诲。在天童寺呆了一年,小孩刚满11岁就正式受戒,去追踪人生的源头与尽头,去探看一切无常的谜底。在当时的中国,满20岁才能受戒,这也说明小孩异聆常人。受戒后,小孩被送至宁波观宗寺佛学院研究佛学长达9年。没想到,这个9年,竟改变了小孩后半的一 生,使他成了当代颇具影响力的高僧。
——待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