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精进

也要有智慧


市面上流行Smart phone,

中文翻译为“智慧型手机”。

现在可见就连手机都要讲求智慧,

更何况修行这回事呢?

当我们接触到难遭难遇的佛法时,有人会生起强烈的修行动力,非常积极投入其中。不过,大部分的人都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就如佛教界流传的一句话:“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才会有成果,佛教对努力有更严格的要求,在修行上提出了一个词,那就是“精进”。精进的定义是未生善令生 、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 、已生恶令熄灭。精进可以说贯穿整个修行的过程,陪伴我们走到涅槃寂静的目的地。

懂得了精进的意思,我们可以更正确的用功,所以,精进又成为正精进。有些人认为正精进应该是拼命式的修行,因此导致他们在修行上用力过度,使到自己身心疲惫,最后出现了开始时所提到的“三分钟热度”的情况。

其实,佛教的核心在于解脱,其方式就是放下,不执著;如果我们急着解脱,固执修行的进度,反而可能会因为执着的思想及教条化的行为,造成自己不能顺其自然的轻松进入证悟的状态。这种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在宗教修行里可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修行人要懂得紧松有度,不要过于拼命,也不要堕于懈怠,而是懂得弹性调整自己修行的节奏。

此外,我们修学佛法,尤其是菩萨道必须掌握其几个重点,即一、发成佛的大愿;二、生起慈悲度众的心;三、修证般若智慧;四、在修行过程中坚持精进。只要不偏离以上几点,基本上我们就可以安稳的走在佛法正道上,而不会误入修行的歧路。

目前,市面上流行Smart phone,中文翻译为“智慧型手机”。现在可见就连手机都要讲求智慧,更何况修行这回事呢?佛教最重要的内容也离不开智慧,所以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又有说:“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因为般若(智慧)就像人的眼睛可以看清事物,所以,能够把人带到彼岸;反之,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我们在修行的路上就可能会出现“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的悲剧了。

通过精进的修行,我们可以累积世间的福报,让自己的生活三餐无忧,甚至过上富裕的生活。然而,再多的世间福报,也无法让我们停止生老病死的痛苦,在精进的基础上必须有智慧的内涵,我们才能真正的累积出世间的资粮,达到解脱,究竟离苦,涅槃寂静的目的。

曾经在古印度有一位外道因为精进修行而获得天眼通。当时,他开启天眼看到附近的一只牛往生后,竟然投胎成为一位庄严的天人。他心想这只牛是因为它的行为造业而得于升天,那么如果我学习牛的行为,不就是造作了升天的业报?于是,他就毅然受持牛戒,学牛四肢着地,吃草等行为。其实,牛死后往生天界并不是它现世行为的后果,而是它过去时累积的福报成熟,所以获得天人的果报。这位精进的行者因为没有智慧,错认因果关系,以致自己的精进行为并没有减少苦恼,反而,增加了更多受苦的业报。

总而言之,精进修行必须加上智慧才能让我们导向正确的涅槃之路,否则的话,就算我们再如何精进也只不过是在六道轮回中累积福报资粮,让自己生活过的好一点,而始终无法解脱生死。

\ 图 与 文 \ 性 道 法 师

世界是我们的教室,把心灵的触角放远,从参学、摄影中,发现我们的真心本性。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