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 月 镜 花 】
\
母亲的布施教育
\
母亲的布施行为,
其源头或许是来自我的外婆。
\
在修学佛法中,布施是时常会出现的字眼,也被许多人认为是最容易做到的修行法门。其实,布施的内容并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的做好事而已,如果要深入的话,它是能够逐步带领我们从人天福报的累积,进而到解脱生死,甚至成就菩萨道。
布施可以从精神上及物质上的放下,提升到三轮体空的解脱境界,即体证到布施者是空性的,布施的东西是空性的,而受布施者也是空性的,证悟般若空性的智慧,看见世间实相,而心无挂碍,度一切苦厄,了生脱死。
在因果法则下,布施自然会有其果报,如布施饮食能得健康强壮的果报,布施物质可以得到财富的果报,布施知识可以获得聪明。不过,布施的果报的计算,并不只是在物质的多寡,更重要的是我们舍心的层度。
例如亿万富翁捐出的一百万和一名乞丐捐出的十块钱,从数目上来看,亿万富翁比乞丐捐出的钱多,应该福报比他大,但是从舍心的角度来看,乞丐虽然只捐出了十块钱,但是这十块钱对他来说,远比富翁的一百万来的难得及珍贵。乞丐在缺少钱财及需要金钱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布施出10块钱,可说他的舍心难度比富翁更高,因此他的福报就会比富翁还要来的大。无论如何,布施是值得鼓励的事,少少益善,多多不拘,只要能舍就会有所得。
家庭是我们最初的教育之处,是个人性格塑造非常重要的地方,古人说:“三岁定八十”或许有点夸张,但无疑的是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一些人一辈子的价值观念。
我的布施行为也是来自家庭的教育,特别是来自母亲的身教及言教。记得小时候,有一位村人的孩子生病,需要筹募医疗费,于是向村人求助。家里的人都按照自己的能力做了布施。他们看到只有4岁左右的我,开玩笑的问要不要帮忙小弟弟治病。当时,我心里很单纯觉得小弟弟很可怜,需要别人的帮忙,于是就转身到房间的柜子里把我的扑满拿出来布施。家人看到了,都欢喜的赞扬我,让我感受到了做好事受到的鼓励及内心产生的欢喜。这是我的一桩童年对于布施最深刻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中,当母亲遇到别人募捐时,无论是急救或华教,她总不会让人失望,都乐意布施给别人。此外,母亲每逢新年前都会带着我去拜访年迈的长辈,每一次她都会要求我给红包给这些长辈们。我当时也不太知道她的用意,不过,都会按照她的话去做。现在来回想起来,这些事情正是母亲潜移默化对我进行的布施教导。
母亲的布施行为,其源头或许是来自我的外婆。我跟外婆的因缘甚浅,大概在我四岁左右,她就往生了。印象中的外婆年迈,长得肥胖,讲着一口福清话。由于,我是客家人,加上年纪小,所以,不懂得她说什么,只记得她看我时,双眸带着喜悦的眼光和对我说话时的温柔语气。
母亲曾告诉我她的童年趣事,她说由于自己是最小的女儿,加上外婆是中年才怀胎生下,所以,小时候,别人结婚请宴,外婆都会带着年幼的她出席。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外婆在席上却是不太吃东西,也阻止母亲夹菜,气的母亲在宴会上都是嘴鼓鼓,脸黑黑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客人来到家里拜访时,外婆却非常舍得用好菜好饭来招待客人。或许母亲喜欢布施的缘故就是来自外婆这种好客的行为吧?
最近,母亲生病住院,我知道了之后,就带着一袋她喜欢吃的葡萄,前去医院探望她。看着精神还不错的母亲,慰问她的病情,原来她因为年纪大了,体力衰老无法走动。谈话间,提到了带给她的葡萄,她看了看说:“这么多,我吃不完!”我说没关系,可以留着吃。她却要我把水果分给隔壁及对面病床的华裔及巫裔的两位老病友。

\ 图 与 文 \ 性 道 法 师
世界是我们的教室,把心灵的触角放远,从参学、摄影中,发现我们的真心本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