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常 心  


同理心札记之一 



同理心来自于一颗柔软的心,

如此才能观察入微,

像菩萨一样

“观”世间的“音”。



· 罗瑞晓

手 心 向 下 的 傲 慢

多年前有一则报导,在欧洲某大城的地铁,长年有一乞者行乞,却被爆料事实上他的家境十分优渥,引起社会哗然。记者实地采访,乞者也不忌讳,侃侃而谈:“我经营的是手心向上的行业,何错之有?”令人讶异万分。

我们常说施比受更有福,手心向上是“受”,相对的手心向下是“施”,小至个人,大至政府或民间的慈善机构或团体,无论是对社会底层弱势进行实质的救助,或当社会发生重大灾难时,提供人道救援与协助 灾后重建。每每见到志工们风尘仆仆穿梭于社会各阶层与灾难现场的身影,总令人赞叹并肃然起敬。

然而,经常在报导中看到救助者与被救济者在镜头前合照,两相对照十分不对称,让人心生不忍,并非质疑行善的初衷,行善当下燃起的人性光芒是世人最珍贵的资产,也是社会安定的力量,只是,当我们吆喝来照相或录影存证的同时,如果能多一点同理心,就不会为了交差了事作成果报告,硬要来个大合照了,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就不致沦入手心向下的傲慢中而不自觉。

菩 萨 用 心 “ 观 ”

之前参加同理心的研习营,附带安排在地文史参访活动,那是一座百年古宅,祖上有着丰功伟业才能打造如此气派辉煌。招呼我们的是仍居住在此的后代子孙,一边欣赏着雕梁画栋,同行的学员一边拉着主人询问:“你是不是某某公的第几代孙?”只见主人言词闪烁、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式回答,那位白目的学员还频频追问。我一把拉住他,暗示他不要再问。只因我见到主人眼 里闪过的一丝落寞与喟叹,遥想祖上当年的显赫,对比当下的残破景象,能不唏嘘!直觉不宜再询,虽然心中有诸多问号。

事后,我笑着责备发问的学员,才刚学过同理心,怎么一下子全忘光光了。观世音菩萨法号中的“观”是眼睛看,“音”却是用耳朵听,乍看之下似乎互相矛盾。事实上“观”意味着不只眼睛看、耳朵听,而是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同理心来自于一颗柔软的心,如此才能观察入微,像菩萨一样 “观”世间的“音”。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距 离

某位辅导界的名师前来授课,大伙趋之若鹜,赶紧报名参加研习营队,老师特意安排,替身为辅导员的学员进行辅导,那可是进阶班哩!想让学员们学习到自我认知,也兼具观摩效果。依辅导惯例先交谈一会儿,再问我们些问题,只觉得老师展现超高效率,很快就结束了。“好了!你的问题我归纳出以下几点……”“接下来你需要改进的步骤与方法是……”终了,我起身致谢,老师又补上一句:“嘿!你看只花不到十分钟耶!”当下我惊叹连连,再次致谢离开,只是额头上多了3条线,感觉好像到医院挂门诊,遇见超大牌名医,随口问不到几句,屁股还没坐热,药方就已经开好了,然后迫不及待的喊着下一位,心中直觉哪里错了?后来几经思索,原来,辅导的过程需要高度的同理心,才能建立起彼此互信的机制,继而进行反覆的双向沟通,所谓名师、专家反而更容易坠入效率的迷思之中!

几何学上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其他学术领域可不见得对,尤其是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似近还远,“快”不等同效果,还可能欲速则不达呢?

\ 文 &图 罗 瑞 晓

来自台湾, 业余作家,爱好诗、歌与散文创作,用心记录生命长河的点点滴滴,体悟和感动,日常原来都是不凡,但頋海内存知己,珍惜你我,以文字结缘。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