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 常 心 】
\
老
鹰
之
歌
\
终于明白
“老鹰的故事”
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
故事是假的,
人生的体悟却是真的。
文 · 罗瑞晓(台湾)
在不断向前走的时间里,快乐淡了,悲伤似乎也淡了,然而每当伫足回首,那些人生转捩点上,不向现实低头,努力奋斗过的记忆,总是深刻的烙印在心底,在悠悠的时光之河,不断的光芒闪烁。
早些年有篇名为“老鹰的故事”的文章,在网路上广为流传,大意是:“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一生可以长达七十年,然而老鹰活到四十岁时,爪开始老化,喙又长又弯几可及胸,羽毛过于浓密、厚重几致难以飞行;老鹰此时面临生命中十分要的关卡,他必须面对重生及死亡的抉择。老鹰得勉强飞到悬崖上筑巢,靠着击打岩石拍掉长喙,以新长出的喙拔掉老爪甲,再以新生爪甲拔掉老旧飞羽。经历五个月重重的苦难与折磨的焠练,重新拥有了尖锐的鸟喙、锋利鹰爪、以及新生丰润的羽毛,于是老鹰焕然新生,便可以再次遨翔天际三十年。”
乍闻这么一则寓言故事,内心震撼不已,后来发现这超级的励志故事,纯属虚构,所述内容并非真实的自然界生态,一时顿生被愚弄的愠色与怅然,然而几经思索,假的寓言故事,却不全然毫无意义,隐隐藏着人生的真谛,有着故事背后深层的意义。
犹记当时,正值哀乐中年,不老不小的年纪,在生命力历程中,有过一段类似的遭遇。
我们是跨电脑世代,从无到有,电脑浪潮猛然席卷而来,大学时期开了Fortran、 Cobol等程式语言课程,这是我辈电脑的初体验,课堂上经常鸭子听雷,当时写好的程式要在纸卡上打洞,捧着一大叠纸卡送到电子计算中心Run程式,那台超级大电脑,听说还是台电赠送给学校的,时至今日应该是骨董级的了,日后考上台电一晃40余年,似乎冥冥之中早就与TPC结了不解之缘。
职场新鲜人之际,电脑尚未普及,一台IBM电脑往往要价40几万,使用起来小心翼翼格外谨慎,深怕一不小心给弄砸了, 随后Apple、 Basic等等电脑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担任讲师的资讯课同仁,刚从训练所受训回来,就要火急开班现买现卖,虽说如此,却是不折不扣电脑先驱,备受推崇极享尊荣,因为台下比比皆是一幅“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模样,至今同事间称呼某某老师的,大半源自于此一段电脑教学的师生缘。
记得第一次外调担任地方基层主管,凭着“京城”来的,Lotus、dBase、PE2等应用软体,会的不下4.5种,自然而然,担任起老师的角色来,有的甚至还要从注音或仓颉输入法教起呢!后来迎来个人电脑Microsoft Windows作业系统化,一开始画画小画家,玩玩扑克接龙,目的是要我们熟悉一下滑鼠的手感,不久调升另一单位,由于新的团队,主办群阵容坚强,电脑高手如云,什么表格运算、设计小程式,只管动口,不必动手,一段时日下来,电脑学习之旅中断了,正所谓不进则退,自外于微软的视窗化浪潮。

数年后调回本部,顿时打回原形,成了不折不扣的电脑文盲,位高功力却已大不如前,囿于主管之尊,碍于面子耻于下问,硬撑着却心虚惶惶然。
一日,猛然看见一则广告,某某家商针对电脑世代新文盲,开设电脑研习班,内心一阵纠结,下定决心立马报了名,就这样连续3个月每天6点至10点蹲点苦修,年纪已有一大把了,要尽弃所学重新来过,记忆中连键盘符号位置也不一样,原本闭着眼睛也会的,现在却要一步一步从头开始,着实没强烈的意志力,早就弃械投降了。
这一个戏剧性的转折,与“老鹰的故事”中的情节多有吻合,但是会是会了,要缮打一篇文章还是裹足不前,依然习惯用手写,有天给逼急了,只好请好友Joy帮我,但当他一看到,着实鬼画符般的手稿,直接退避三舍,要我另请高明,几经威逼利诱,外加动之以情,勉强达成共识,看得懂的打,看不懂得留空下来,几经折腾终于完成,之后为了修改,渐渐学会使用Word,电脑学习之路出现重大突破,接着Powet Point、 Excel 甚至Access 渐渐摸索,终于不再视为畏途,这一段历程颇有老鹰展翼,重新高飞的况味,好佳哉!在往后的职场生涯,才不致变成电脑文盲,那3个月的电脑修业之旅,至为关键功不可没。
隔了些年,有位前后期的同事,无意中看了他的签文,仍见纯手工,表格竟然也是手绘的,我倒吸了一口气,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回想当年单位要参加政府为民服务之类的比赛,张兄可是经长官千挑万选,加入团队的,从事过教职的他,做事细心,尤其字体最是工整漂亮,令人称羡不已,然而物换星移,昔日的优势,竟是日后的致命伤,工整的字体,多年来没有update,我的心纠结了一下,一时为之茫然。
人生有很多的曲折,每一个转弯,便是一道不一样的风景,那3个月挑灯夜战的时光,偶而会浮现眼前,关键时刻面对挑战,如何抉择,的确需要一些勇气的,好怀念那一段有点孤独,有点寂寞的时光,好喜欢多了一点不服输,多了一点勇敢的自己。
终于明白“老鹰的故事”为什么会感动那么多人,故事是假的,人生的体悟却是真的。此时耳边响起袐鲁民歌“老鹰之歌”:“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是的,我会如此,如果只能如此,我真的会这样选择。”,仿佛诉说着自己,唯有如此,才能随心所欲高飞远飏,我深自砥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管在人生哪个阶段,都是如此。

\ 文 &图\ 罗 瑞 晓
来自台湾, 业余作家,爱好诗、歌与散文创作,用心记录生命长河的点点滴滴,体悟和感动,日常原来都是不凡,但頋海内存知己,珍惜你我,以文字结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