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 门 公 案 】


麻三斤



公案”起源于唐末,兴盛于五代和两宋。据计算,禅宗的公案大约有一千七百余则。通常所用也不过四五百则左右。公案的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密切相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二者兼用,来启迪众徒,以使顿悟。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便是禅宗公案。通过禅宗公案,以使人们正确认识禅文化,走近禅文化。

洞山守初禅师,号宗慧,住在江西襄州洞山。初参云门文偃禅师时,云门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

守初:“查渡!”

云门:“在何处安居?”

守初:“湖南报慈寺。”

云门:“什么时候离开?”

守初:“八月二十五日。”

云门:“放你三顿棒。”

隔日在法堂,守初问道:“昨天蒙老师赐三顿棒,请慈悲开示过在何处?”

云门禅师呵斥道:“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

洞山守初禅师于此言下大悟。因为云门禅师慈悲,点醒洞山守初,肉体可以走来走去,自性真我也有来去吗?所以才给他三顿棒,及至洞山再问过在何处,云门就老实告诉他,没有认识自性,可以在江(西)湖(南)走动吗?

有一天,守初在厨房量胡麻,在学僧来请示:“如何是佛?”

洞山守初禅师因为正在量胡麻,所以就顺口答道:“麻三斤!”

如何是佛?这一句麻三斤的回答,可说截断千古的悬案;因为如何是佛的问题,实在不易说明,尽管众多发挥仍是分别意识,不如一句麻三斤,告诉你佛是不要解释的!那时,学僧不懂这个回答就跑去问智门禅师道:“为什么说佛是麻三斤呢?”

智门禅师道:“百花盛开,如织锦美丽。”

学僧仍不懂,智门禅师又道:“南地竹,北地木。”

学僧更是不懂,又回到洞山守初那儿,把经过告诉洞山守初禅师。洞山守初很严肃地说道:“错的固然是错,对的又何尝不错,即使有理,无如于佛性何?”

洞山的麻三斤,是一个有名的公案,自古以来,多少人参这个公案,越参越远,因为麻三斤本身没有意义,只因在秤量胡麻,你问如何是佛?能回答你佛供在佛殿里吗?佛就是你吗?不如一句麻三斤,截断分别、意识、思想,无文字理路脉络可寻,不是更为亲切吗?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