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精进料理吗?
“精进”是常见的佛教用语,它的大意是:拼命努力、毫不懈怠地追求上进。
吉田正道在《镰仓建长寺的精进料理》里说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事是理所当然的习惯,但吃饭这件事,实际上非常尊贵,因为我们的生命,需依取他命才得以存续。”
佛教传入日本百余年后,公元675年,天武天皇明令禁止僧侣食肉。于是,在特定的日子过一下僧侣式修行生活的在家居士在这种日子也不能吃肉了。
居士们为了精求进步而择定在家修行的日子称为“精进日”,以示要比平日更加努力地上求佛道。在“精进日”里食用的不含肉类的饭菜就被称为“精进料理”。
因此,更准确地说,精进料理源于严于律己的居士,而非寺院僧侣。
不过明治以后,肉食之禁被消解,出家人与在一般民众共享不二的生活方式,精进料理逐渐演变成只在寺院中专供修行僧侣食用的饭菜或者举行法会仪轨时的供物。
与其因食材之无荤腥而理解为“素食”的话,更不如说是一种“精于料、进于理”的修行法门。
禅宗精进料理的“理论”常被认为应该追溯至曹洞宗宗祖、永平寺开山和尚道元禅师的《典座教训》。
精进料理中,最负盛名的便是以临济禅宗为代表的“建长汤”。
据传,七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建长寺的一位修行僧在准备饭菜时掉落了一块豆腐,正准备扔掉,被开山和尚兰溪道隆看到了。他将豆腐洗净放入了旁边锅里正在煮的各种菜根中。
加了豆腐的菜根汤变得异常嫩滑鲜美,遂得名“建长汤”,成为代表建长寺之禅心的料理。
或许你会奇怪,这煮的不就是一锅“乱炖汤”吗?喝了能开悟吗?
喝汤确实不能开悟,但是煮汤确是禅机!由建长汤出发,临济禅宗归纳出了料理禅“约束四法”:
首先,也最重要的,是尝试着做。
禅僧如果每天一心只想着做饭、扫地,专心致志就是一种修行;先别考虑难不难,多耗时,想到就马上去做!
其次,对食材抱以感恩之心。
佛教认为“草木山川皆有情”,即使是蔬菜等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以感恩之心彻底使用,不糟蹋、不浪费。
再次,不可使用动物性的食材和有强烈气味的蔬菜。
精进料理的食材受到传统佛教教理与戒律的制约,在解禁的当代社会也不宜用鱼、肉等动物性食材和大蒜等有强烈气味的蔬菜。
最后,保持食材的原味。
重视并珍惜食物的季节性,于最新鲜期采摘的蔬菜要特别心存感谢,应小心翼翼地处理食材、保持原味。
如果说,于食事之禅修有八分是“做菜”的功夫,那剩下两分便是“吃饭”的礼仪。现代僧侣仍然多以道元禅师的《赴粥饭法》为基本准则。
在禅宗寺院里,开餐前进行的“诵经”、“生饭”等都是饱含禅教甚深妙法的重要仪式。席间不准聊天谈笑甚至不得发出发咀嚼声等律仪也是修行的重要内容。
在这里,课代表插一句题外话,日本民众在动筷前必说“我要开动了”,其实也是源自佛教对续命之食材的感恩思想。
所以,不要老是抱怨生活很无聊了,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衣食住行皆学问,每时每刻即修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