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 · 生 · 风 · 景
小红书写作屋后劲(2)
鲁迅也来站台

3
小学生更是小小年纪就拿出了鲁迅先生写枣树的架势——前天捡石头,快乐;今天吃冰淇淋,快乐;明天去超市,快乐。小孩哥,我们也希望你天天都快乐!

4
然后“鲁迅先生”就真的出现在现场了。

5
还有隐藏的书画大师,出手就是日记体:

6
五十岁的妈妈路过,给年轻人留下打气的话:
我们总会刀枪不入 / 那些伤口 / 可以成疤 / 亦可成花
听完浑身暖暖的。
7
同样暖的是一位朋友留下的话:谢谢这个时代,还愿意读写文字的我们。

四川 ◆ 成都
写作热腾腾的烟火气
1
自从搭了写作屋在门口,成都的菜市场就开始“不务正业”。
2
每个摊位不仅卖菜,还搞文学生产——卖西红柿摊位挂出职场生存指南、卖苦瓜的摊位聊起哲学、就连走来走去的行人,也被写进诗里。
《西红柿》
被生活捏来捏去
还要保持
脸不垮



3
谁说不是呢?买菜和写诗,都是让生活长出鲜活血肉的东西,本来就是差不多的一回事。
4
所以,看到一些美味的诗就想流口水,也在情理之中了吧!


广东 ◆ 深圳
写作是在人海里认出自己
1
在深圳湾的风里,写作屋像一块被放大的便利贴,提醒人们:快写下点什么吧!别让我们的生活里只有通勤和工位。

2
一位外国小哥现场用翻译软件熟悉规则,表情认真的像是要参加语言考试。深圳,不愧是卷都!

3
社畜们激情创作写下《深圳湾晴雨录》,调侃起自己毫不留情——
防晒霜在额头融化
乌云忽现 压暗望远镜
在清晨的烈日
和午间的暴雨下
像极了甲方阴晴不定
的brief
——致骆驼祥子


4
卖了二十年烧饼的阿姨写下《田野之花》,她认真地说自己只念过三年级,却庆幸文字能带她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
她是生活在田野的耕者 / 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脉络 / 每一寸土地都留下她的温热 / 一个神奇的春天 / 引领她飞向南方
诗句里还带着面粉和芝麻的香。


5
偶然撞见一场露天聚会,几位工人姐姐围成圈,轻轻唱着:
我想有一个家 / 一个在一起不分离的家 / 有阳光有花儿 / 我想有一个工作 / 八小时工作不加班 / 有你有爱还有她……
6
歌声不算专业,甚至有点跑调,但所有人都听进心里去了。
7
聊起来才知道,她们做过保洁、流水线、家政、端盘子……各行各业走遍,但始终没放下写诗这件事。
她们说:“写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是为了不忘记自己是谁。”

8
去写作吧,在效率和速度被视为神明的土地,文字会让我们在人海里认出自己。
正如这位“不知名文字工作者”所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