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瓶寺,从垃圾到圣地。


寺 · 院 · 巡 · 礼



30年回收
150万个酒瓶
这个和尚造就
世界最大百万瓶寺



你敢信?一座庄严肃穆的寺庙,居然是用上百万个废弃酒瓶堆出来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瓶子不是工厂制造的装饰材料,而是一个和尚和他的徒弟们,花了30多年时间捡回来的“垃圾”。
从一堵瓶子墙开始,到如今被评为“全球最具环保意义”的建筑之一,这座“百万瓶寺”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世界,废弃物也能开出花。

01

一堵墙,意外的开始


1984年,寺庙住持Phra Khru Vivek Dharmajahn带着弟子们在一块荒地上动手,用回收来的酒瓶砌起了一道墙。

这堵墙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

这种坚持不仅改变了寺庙的面貌,也深深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

许多居民不再把酒瓶当成无用的垃圾,而是主动收集后送到寺庙。

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善举,既帮助了环境保护,也参与了寺庙的建设。

他们希望用这种直观的方式,让村民和游客意识到,废弃瓶子可以再利用,环保并不只是口号。

然而,僧侣们没想到,这个尝试才刚开始,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消息很快传开,村民们纷纷把家里不用的瓶子送过来;

商家和工厂也主动加入,把回收下来的玻璃瓶成车成车地运到寺庙。

短短几天,用量就远远超过了建一堵墙所需要的数量。

瓶子一批批堆在寺庙周围,眼看已经多到用不完。

站在瓶子堆前,住持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既然墙已经有了,那为什么不试着建一座真正的寺庙呢?

从这一刻起,“百万瓶寺”的雏形诞生了。

这个决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

瓶子被不断清洗、分类,棕色、绿色、透明的瓶身被小心地分开,送往施工现场。

建筑师让新旧建筑得以自然延伸相接,屋顶体量与位置设计使得从参道行走时,可以自然地看见寺院的山门、本堂、不动堂等景观,访客能将大门、新大厅与旧厅视为一体,形成连贯的参拜体验。

在那片热土上,僧侣和村民们肩并肩劳作,把一只只瓶子垒砌起来,既当砖,也当装饰。

仅仅两年之后,寺庙的主体便告落成。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瓶子折射出五彩的光晕时,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个关于环保与信念的奇迹。

02

瓶子堆砌出的极致美学


百万瓶寺一落成,最让人震撼的不是它用了多少瓶子,而是它呈现出的整齐与美感。

在许多人印象里,瓶子建筑可能是粗糙甚至杂乱的,但走进百万瓶寺,你会发现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廊柱的主体由棕色瓶子与混凝土结合而成,瓶身一只只横卧交错,形成规律的线条。

仔细看,栏杆上的瓶子排列并非随意堆叠,而是正反交替,呈现出对称之美,让人忍不住心生敬佩。

地面同样充满巧思。瓶子被嵌入其中,宛如一块块绿色和棕色的马赛克砖。

阳光照射下来,晶莹的光芒在地上跳动,给人一种踏着流光而行的感觉。

再抬头望去,屋顶与瓶身巧妙融合,仿佛一层层碧绿的竹节铺陈开来。

白日里清澈明亮,夜晚灯光透过瓶子折射,整座建筑散发出柔和的光晕,像一盏巨大的环保明灯。

佛堂大厅更是别具匠心。厅内开阔肃穆,正中端坐着佛像。

但与传统寺庙不同的是,佛像周围的壁画和下方的坐台,几乎全是由酒瓶盖拼接而成。

那些原本被丢弃的小小金属盖,被僧侣们一一拾起、拼贴,组成庄严的图案。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尊卧佛。

僧侣们竟用酒瓶为它披上了一件“衣服”,瓶身整齐排列,曲线恰到好处地贴合佛像轮廓。

阳光打在上面,仿佛佛身披着一件琉璃长袍,静谧而神圣。

可以说,这里不仅是一座寺庙,更像是一座环保艺术馆。

每一堵墙、每一根柱子,甚至地板上的每一块拼缀,都凝聚着僧侣们和当地居民的耐心与坚持。

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学。既是信仰的表达,也是环保的宣言。

04

环保地标背后


到2009年,僧侣们已经回收利用了超过150万个瓶子。

数字背后,是无数次的弯腰捡拾、清洗擦拭,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和恒心。

正因为如此,百万瓶寺被誉为“世界上最环保的寺庙”,还在2015年被国际旅游网站When on Earth评选为全球十大可持续环保建筑之一。

百万瓶寺的出现,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奇迹,更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随着名声的扩大,百万瓶寺也面临新的挑战。

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旅游景点。

修行不仅是打坐念经,更是身体力行地去影响世界、帮助他人。他们把寺庙的维护和扩建,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布施。

从最初的一堵瓶墙,到如今二十多座瓶子建筑,背后凝聚的是僧侣们无数次的弯腰、搬运、清洗和砌筑。

可以说,百万瓶寺已经超越了一座寺庙的意义。

它既是环保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象征,更是人与自然共生的一种表达。

僧侣的寮房也是用了空瓶来装饰。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