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如一 / 整理·黄慧燕 / 摄影·普普

~



当你来到佛陀四大圣地中最重要意义的菩提伽耶,居然脏乱不堪,乞丐如影随形,抢劫偷盗时有所闻,直到脱鞋进入内围,赤足走近大觉塔,感受到氛围的不可思议,复杂的情绪才被安详宁静的感觉取代,之后绕塔经行及于菩提树下静坐,心中忆念佛,思维佛的教诲。

或许,我们会因生不逢时无法亲自聆听佛陀教诲而感遗憾,但终于明白,佛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在心中虔诚忆念佛,佛就会与我们同在。

赤足走近大觉塔,感受到氛围的不可思议,复杂的情绪才被安详宁静的感觉取代

Nalanda佛教会今年度卫塞节庆典,特举办“印度之旅”摄影展( “Passage through India” Photography Exhibition ),各摄影师与天地万事万物深情相遇,为生命开启一扇又一扇的窗,好比镜像水月;数码之眼,让我们回到印度,生与死,贫与富,善与恶----都同时在眼前铺陈开,这些应该都是佛陀在二千多年前看到的生命实相。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Nalanda佛教会创办人陈和顺说,虽然印度佛教圣地古迹已经所剩无几,但是佛陀和古圣先贤所走过的的足迹,现在看了还是那么令人感动。

摄影师与天地万事万物深情相遇,为生命开启一扇又一扇的窗,好比镜像水月;数码之眼。

实 践 法 的 精 神

“特别是那兰陀大学的遗迹,已经被摧残了一千多年,但想到当年那些古圣先贤不顾生命的危险到印度取经,如中国玄奘法师,经过丝绸之路,穿过大漠和戈壁死亡之地、攀越帕米尔高原过雪山,与死神擦身而过无数次,面对生死的种种考验,但仍坚守誓言:若不抵达印度,绝不东归一步。他那种宁捨生命求法,非要将经典带回中国翻译,以及对佛法坚定的信念、实践法的精神,真的令人很震憾,也成为我们今天学佛人的楷模。”

“圣地固然是重要,但我们明白了佛法,心就是圣境。

“今年我们带了三个专业摄影师到印度圣地一个月,目的主要是为了取景拍摄电影和纪录片。而在路途偶然拍下的印度人写实生活和圣地的照片,刚好可作为配合卫塞节举办的“印度之旅”摄影展。”

这项经过半年筹划,前往印度的Journey discovery”拍摄工作,是Nalanda佛教会的五年计划,包括录制纪录片(凝聚了各个在历史、地理及考古专家的力量):叙述印度各个圣地的特色和历史、拍摄二到三百个小时的电影,并将邀请专人编写剧本,述说一个人在印度旅程中如何发展自觉,怎样培养清醒明觉的心。

“印度之旅”摄影展海报

心 就 是 圣 境

陈顺和深深感概现今年轻的一代生活太舒适了,不会珍惜眼前拥有的。

“我本人没有玩摄影,但喜欢看照片。照片除了好看,它背後也有感人的故事,可启发人心。譬如一个人的举动、古人走过的足迹。就算单单是一个历史古迹,都能深深感动我。这些拍摄的纪录片和电影可带到马来西亚,甚至其他地方分享,是大马佛教徒对佛教文化的贡献。”

生死大海,法作舟楫;无明长夜,佛为灯炬。陈顺和认为四月尼泊尔发生的地震,体现了诸行无常:“圣地固然是重要,但我们明白了佛法,心就是圣境。无常,也可能在敲醒我们:事不宜迟,应该学的要赶紧去学;该看的赶快去看;应该做的快去做,珍惜当下的因缘。”

Nalanda佛教会创办人陈和顺说,虽然印度佛教圣地古迹已经所剩无几,但是佛陀和古圣先贤所走过的的足迹,现在看了还是那么令人感动。

智慧镜头 转化内心

· 五 万 仁 心 ·

这项“希望之光”摄影比赛,突显“仁慈心”的摄影活动吸引五万人在面子书阅览,而怎样以一滴仁爱心帮助整个被不仁慈污染的大海洋显得是那么的重要。我们可以将若干个小滴汇成涓涓的细流,让这个社会成为仁慈的社会。


再怎么坏的时代,再怎么混乱的社会,也会有某一个角落,某一个“有情人”,为我们述说一个照亮世界的故事。

那兰陀(Nalanda)佛教会青年组近期举办一项主题为‘随缘善行’的“希望之光”摄影比赛。主办单位透过Nalanda 佛教会的脸书,邀请公众人士在线投票精选最佳摄影作品,在为期一周的投票期共有48,640 人查看照片;1,764 人投票,网上;共收到 8,387 票。
Nalanda佛教会创办人陈和顺在此项摄影比赛的颁奖典礼上致词指出:“我发觉现代人的生活太过忙碌,心思处於繁乱状况,以致忘记对他人仁慈,甚至也忘了对自己慈悲。”

他赞叹,那兰陀(Nalanda)佛教会青年组举办主题为‘随缘善行’的“希望之光”摄影比赛,是很好的活动开始,希望以後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因为生命愈来愈呈现阴暗面,而在阴暗的背後肯定需要有更多有仁慈心的人出现。

那兰陀(Nalanda)佛教会青年组所举办的一项主题为‘随缘善行’的“希望之光”摄影比赛。

这项突显“仁慈心”的摄影活动吸引五万人在面子书阅览,而怎样以一滴仁爱心帮助整个被不仁慈污染的大海洋显得是那么的重要。我们可以将若干个小滴汇成涓涓的细流,让这个社会成为仁慈的社会。我们只有发扬仁慈心,而绝不能丢掉它。

需 要 靠 动 力 鼓 励

他在会上分享了生命中遇到仁慈的感人故事----

“我记得在高三毕业後前往新加坡深造的一段记忆。当清晨抵达火车站时,人生地不熟,眼前出现让人目眩的人潮。那时想找个放钱币的电话亭打电话回马来西业,却发现新加坡是使用电话卡的。那时天色还暗,约早上七点,卖电话卡的店还未开门营业。我因想著要快一点打电话回家报平安,便尝试在火车站找找看有没有人可以借我电话卡用,然後我付钱给他。

这时出现一名约二十岁的女子,可能她正要去上班。我便趋前问她可否借我电话卡打回去马来西亚,我会付钱。她二话不说,便打开钱包拿出电话卡给我。我打了电话,一共是四角钱,我回来要拿钱给她时,她说不用,这卡是给你的,你任何时间需要打电话就用它。然後她就走了。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国体验到他人的仁慈。

这项突显“仁慈心”的摄影活动吸引五万人在面子书阅览

隔天上学时,我成了全校最显眼的人,因为我是唯一穿著马来西亚校服的学生。其他逾千名学生穿著的校服则是鲜白色的。而我的校服颜色是白里带黄的。因为那些天在家乡的水源并不很干净,它是黄白色的,但在中学时我是其他学生中穿得最白的。不过在新加坡,可能它的水源很干净吧,他们每一个学生的制服都是那么的白。我变成了鹤立鸡群。其他的学生走过来问我:你是新来的?“刚刚大陆来的是吗?”

但此时却有一个很好心的学生跑过来问我:嗨,你是修读哪个科目的?我说是读经济和数学。他说噢,我和你是一样的科目。他问我有笔记吗?我说这是我第一天来到学校。他说:别担心,我试下明天拿笔记给你。第二天他便带来三大包复印包括他的笔记给我。他在三个月时间竟做了这么多笔记,太先进和超速了。我问他需要给多少钱,他说不用不用,是给你的。这是另一个仁慈心的实例。

“圣地固然是重要,但我们明白了佛法,心就是圣境。

最 高 层 修 慈 悲 心

我们谈到仁慈,并不只是做好事而已。真正的仁慈是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而好人并不是限於只在某些场合做些善行,他更需要的是教育及人格上的修养。如我是一个佛教徒,我可以通过五戒来修行,即:不杀生(尊重、不杀害及不虐待其他生命)、不偷盗(不夺取他人财物)、不饮酒、不妄语(不说谎言伤害、欺骗人),以及不邪淫。这些都是在培养仁慈心,以致对他人慈悲。

这是初阶的仁慈心。最高一层是修慈悲心:这个是训练心的方法,以使我们不再起瞋心、嫉妒及以刻薄的言语伤害人等。进一步再修智慧。所有世界上出现的问题皆来自於人们没有智慧,以致他们做出愚痴的言语和行为。所以培养智慧才是真正对世界仁慈。

当我们经常对他人仁慈时,我们会感到更深层的快乐。所以我鼓励大家,发掘仁慈心不是在照相机的镜片里,而是透过智慧的镜头观察。你们不要停止拍照,拍越多越好,而且要用心去拍,把它当著转化自己内心的工具。

取自《慈悲》第92期
欢 迎 订 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