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佛 前 】
\
别
具
只
眼
\
\
一个人,很容易把那些笼统广泛而表面的描述,作为真理去接受,然而知道东西的“名字”,并不代表知道“东西”。
他们说……“言语道断”,道,能断吗?能断的道还是道吗?
他们说……“心行处灭”,什么东西,在心行处灭?什么东西,会有始有终?
他们说……“见性成佛”,人就跟着“见性成佛”,侏儒看戏,没见谁因此成佛。
不管是谁说,不管多少人附和,你都别信那些话,吠影吠声,食人涕唾。
什么是“见性”?是谁能见?性是何物?佛是何人?
不论解释成“发现本来”还是“能见之性”,都牵涉到行为的主体。
是眼见还是心见?有没有能见之人?有没有所见之性?
这个见的主体……“我”……与被见的“性”之间,是什么关系?
成佛,是不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佛,还是不是佛?……
这个“见性”,是不是成佛的因?成佛是不是“见性”的果?
为什么要见性?为什么要成佛?是不是有“性”可见?是不是有“佛”可成?
如果这些问题,悬而未决,怎么就见性成佛?为什么忽悠自己?
对于这些问题,你有没有勇气说“我不知道”?不是讲者就知道,讲者“不知道”!
别拿“因缘法”,别拿“道法自然”去解释,去开脱……
……“世人无知,惑为因缘,和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难不成,是佛陀错了?
古文的“见”,通“现”。
谁不现性了?没有人不现性,怎么可能不现性呢?
愚现痴性,智现慧性,谁可以隐藏呢?……都是佛性,佛干嘛要去成佛呢?那不是成了迷头认影?
小沙弥,一大早背着包,端着茶,叩师父的门……
师父打开门,接过茶……
沙弥说:“师父,我今天来和你辞行”……
师父问:“你要去哪儿?”……
沙弥说:“弟子出家,只为成佛,在你身边这么多年,你都不教我一点佛法”……
师父说:“不对呀!我怎么没教你呢?”……“你叩门,我开门;你递茶,我接茶”……“我一直担心辜负了你,不料却是你辜负了我”……
不是去成佛。本性,原始的本能不是一个目标,不是从“这儿”到“那儿”……
它没有相对性,也和你没有任何距离。你已经是了,早就是了……
太多有趣的问题……
声音有颜色吗?颜色有味道吗?
在眼能见,那么耳鼻舌身意,是各自为政?还是互通有无?
见闻觉知都是心性,心性是一是多?
它是个体还是整体?是片刻还是永恒?……
它不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正确的问题,从来不需要答案,当你问出来的时候,答案就已经蕴含其中了……
六祖说……“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无一物”,成佛,算不算尘埃?
怎么就“无一物”了?六祖,不会看不见星星和月亮……他不至于说,是一片漆黑……
六祖是说……那个能感知的不是你……是整个存在的力量!
“感”……是全部,是一颗全然之心,全然之心“无一物”。
无一物……是没有孤立存在之物!
所以,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你与整个存在联结,你……是一切。
佛陀……指尖触地,六返震动。那么你打个响指,宇宙的另一端,也会变成惊雷……
无一物中无尽物,无一色中无量色。
世界不存在颜色,颜色是一种幻觉。光,原本没有颜色,颜色是不同波长的能量,通过物体,视锥细胞,神经元……共同作用的结果。
400到800纳米之外的光波,眼睛是接收不到的,而且每个人感知的颜色并不一致,因为多数人相差无几,所以就被忽略不计。
同样,你的“本来”有人叫“法身”,它无法透过自己存在,它需要通过“化身”存在,通过一切相,才能得以涌现……
通过花朵,可以看见光的色彩。通过认识自我,可以了解你的“本来”。
“自我”是心的相,透过现象可以洞见本质。
“自我”之于心,虽是沧海一粟,但这就足够了……
你去品,你去找,哪里有能见的人和所见的性?一切都不过是……“存在的变量”。
道教,热衷养生,他们因此稀里糊涂的,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干这件无意义的事情。
小道士也很好奇,他问太乙真人……“请问先生,怎么养生”?真人不说假话,真人说……“不养生”……
是的,不养生,让一切发生,别担心……正是那些担心,让秩序紊乱……何必强求“老不死”?
养生,不是呵护皮囊,而是常养正气。炼丹,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炼一颗心丹。
心伏魔退,气平不侵。病由业造,业由心生。为什么不从“心”入手?
不养生,而后恒顺众生,让天行健……
老子说……“不知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是六道轮回,而是无处可去,所以经久不息。寿,不是不死,是活着的时候,体验永恒!
从哪儿来,最终回哪儿去……永不消逝……
一个老禅师就快死了,门徒们假惺惺的哭得不得了……
老禅师又把眼睛拉开一条缝儿,看着那些哭泣的人说……“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以为,我会去哪儿?”……“你们说说,我能去哪儿?”……“我倒是想死来着”“可是谁有那个本事呢?”……
“没有生,不会死,老夫早已不朽”……
今天的花,是昨天的土,也是明天的土……
阳光,空气,水……有哪一样不是种子的种子?有哪一样不是花朵的花朵?
存在当中的冥想,足够给人,关于生命的游戏神通……
冥想,是还原真相。
我们并非在否定什么,否定是变相的肯定。我们不是强调什么,而是陈述什么……
如果你感觉讲者是在暗示什么,你就误解了。讲者不会去肯定什么,也不会去否定什么……
所以提出一个问题,不意味着寻找一个结论。
结论会成为某些标准,标准会滋生矛盾。
就算自然科学,需要标准才能度量。但究其根本,自然科学也没有所谓的标准,那些标准,都是假设。
难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不是假设?它就是打个比方,仅此而已……
假设的标准,对于美和爱,就毫无价值可言。
之于生命,一切标准都是贫瘠的……贫瘠,就会生长矛盾的,分裂的荆棘……
不能把“科学”活成“学科”。你可以用显微镜去观察细胞,但不能用显微镜去观察生命。
生命,有它自己的一套无解的科学。
存在当中没有标准,如果非要描述一个标准,那么……“简单”就再恰当不过了。
“简单”就让心思变得睿智和清澈。
身如琉璃,让光穿透而过……
再来想想……
有多少愚蠢的规劝,被当成智慧?
有多少满足自我的鼓励,被奉为经典?
有多少问题,从一开始就必须被质疑?
有多少一生,都不必浪费时间的学习?……
智慧,不是破折号,它不需要被解释。智慧,是一个句号,不必袭人故智,必须推倒重来。
智慧,每时每刻安住在“零点”,是从“心”开始的行动。
只有从“心”开始,生命才会重新开始。
通玄峰顶,不是人间。无用之用,没人能用,但却妙用无穷……
高士不俗,以呼吸为踵……生活,总要透口气……
吐故纳新……偶尔逛逛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