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弘 法 系 列 之 ( 5 )

《森林里的一棵树




[  第一部分 - 5  ]

牛 车  

假设我们有一辆牛车,当牛在拉动它的时候,圆大的轮子拉出来的轮迹却是长的。只要这只牛不停止拉动车子,轮迹就会随着车轮的拉动而延伸;轮子是圆的,轮迹却是长的,若光看静止的牛车,是看不到车轮有任何长度的,不过,一旦牛开始拉动车子,就可以看到轮迹也在我们后面一直伸长。然而,有一天,当牛疲困脱却牛轭时,它走开了,只留下牛车在那儿,轮子也不再转动了!时间一到,这牛车自然会分崩离折,构成车子的所有部份也将归回四种元素:地、水、火、风。 

跟随世间法的人们也是一样!如果有人想在世间法里寻找宁静,他将无法停歇地像车轮所辗出的轮迹一样,继续下去。  如果我们不断追随世间法,我们就没得停止、没得歇息。如果我们很单纯地停止追随世间法,车轮便会停止不再转动。不停地追随世间法,轮迹就会继续不断延伸,制造恶业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再次地重蹈覆辙,一切将永无止期。如果我们停止,一切也将停止。  这样是佛法的修习。 


  

事实上,心在它自然状态下是纯净的,如同雨水一样。假如我们把绿色滴入清澈的雨水中,它就会便绿;如果滴进黄色,它就会变黄。 

心的反应也是如此,当愉快的法尘入心中,心会感到愉快;如果法尘是不愉快的,心也就跟着不愉快了,就像染了色的水一样,变得混浊不清 

清澈的水遇到黄色会变黄,遇到绿色就会变绿,随着每一次颜料的滴入,它都会随之改变。但实际上,转为绿色或黄色的水,原本是洁净而清澈的。心本来的境地也是如此清澈、纯净而不混浊,它之所以混浊,只因追逐法尘而迷失在情绪中。


   

不论身在何处,都要以自然而严谨的方式来认识你自己。如果疑惑升起,让它们自然地来、去。这很简单--只要不执着。 

如同你沿着一条路行去,时而会碰到一些障碍物。当你碰上时,不要挂念已消逝的障碍,也别忧虑尚未来临的障碍,只要把握当下。不要挂念路程的长短或你的目的地,一切都在变动当中。不论经历了什么事,都不要执着,最后,心就会达到平衡。那么,无论是阖眼静坐,或行走于繁闹的都市,心都会是宁静安详的。 


   

放下和“以空心修行”的教导是最令人不解,也是最和自己的观念冲突的教法。当我们以世俗的语言来理解这两种教法时,我们会被混淆,而且认为可以为所欲为,但它是不能这样解释的,它真正的涵义更接近于:如果我们背负着一颗沉重的石头,不久以后,我们开始感到石头的沉重,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放下它,所以一直都在承受这个沉重的负担。如果有人叫我们把石头抛开,我们会说:“如果我把它给扔掉,我将一无所有!”纵使有人告诉我们,放下石头后将能获的一切利益,我们仍会拒绝放下,因为我们害怕会一无所有。因此,我们继续背负这颗重石,直到重得难以忍受,而我们也虚弱不堪且筋疲力竭时,只好放下它。 

放下了它之后,我们突然间体验到放下的益处,立即觉得舒适且轻松,并且明白背负着一颗石头是个多么沉重的负担啊!在我们放下这颗石头之前,我们不可能了解放下的益处。不久,我们也许又会再度背起这个重担,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样做将会有什么后果,因此我们能更轻易的放下它。背负着沉重的担子是没用的,然而放下将带来舒适与轻安”,这样的理解,是个了解我们自己的好例子。 

我们的自负,我们所仰赖的自我意识,就如同一颗沉重的石头。如果我们考虑要放下自我时,我们会惧怕没有了它之后,将会一无所有。然而,当我们终于放下它时,我们将觉悟到不执着自我的轻安和自在。 

 

   

假使你经由禅坐清楚地见到真理,那么,痛苦将犹如一颗螺丝钉般地转松开来。当你转松一颗螺丝钉时,它退出来,不会像栓进去时那么紧。心也是由放下和舍离松开来,而不被善恶、财富、毁誉、苦乐紧紧地束缚。  如果我们不知道真理,就好像一直在栓紧螺丝钉,你将它栓进去,直到它挤碎你时,每件事都会使你痛苦。当你松开这一切时,你就自由了,而且平静安详。

   》

禅坐中,你们必须一直维持正念,如同种植一棵树苗。如果你将一棵树苗种在一个地方,过了三天后,你将它拔起来种到另外一个地方,过了三天又将它拔起来种到另一个地方,最后,它将在毫无成长和结果的情况下死去。 

禅坐也是如此,假使你只做了七天的禅坐修习就走了,后来的七个月你一直在任意“染污”自己的心,事后再回来做禁语和独处的七天禅坐,这就跟那棵树苗没有两样了。你的禅坐功夫终将无法成长,最后,将在没有产生任何真实的果实之情况下死去。 


     》 

当我们说心停止时,是指感觉好像已停止一样,不会到处乱跑。就好像我们有一把锐利的刀,如果我们随意乱砍石头、砖块、玻璃之类的东西,刀子很快就会钝掉。我们必须只砍有用的东西。 

心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放任我们的心,让它乱跑,追随无用或无价值的妄念或情绪,心很快就会因为不得休息而疲惫。如果心没有力量,智慧就不能生起,因为没有力量的心等于一颗没有定力的心。   


 》 

人们厌恶痛苦而追求快乐,但事实上快乐正是痛苦的微细形态,而痛苦本身是一种较粗糙的形态。我们可以将它们比喻为一条蛇,蛇头表示“苦”,蛇尾表示“乐”。蛇的头是很危险的,因为它有毒牙,如果我们触碰它,它会立刻咬我们一口。不要说是头了!即使你只是抓住蛇尾,同样地,它会立刻转过身来咬你,因为头和尾都同属于一条蛇。 

同样的道理,快乐和不快乐,愉快和悲伤,是从同一条--欲望,所生起的。所以当你快乐时,心并不是平静的。例如,当我们得到我们所喜欢的,像财富、权势、赞美或幸福时,所得的结果便是快乐的,但是心中却仍旧隐藏着不安,因为我们害怕会失去它。那种忧虑并不是平静的状态,往后我们可能真的失去这些,接着我们便会痛苦。因此,如果我们不清醒的话,即使是快乐,继之而来的便是痛苦;正如同抓住蛇尾一样,如果你不放手,它就会转身来咬你。所以,无论是蛇头或蛇尾,也就是说,健全或不健全的状况,他们都是轮回的特征,与无限的变迁。 


   》

观察一只蜘蛛,可以令人生起智慧。蜘蛛会在任何一个适当的角落结网,然后守在中央,静静地不动声色。不久,一只苍蝇飞到它的网上,当它一触动了网,“碰!一声,蜘蛛突然扑过去,用丝把它绑住,它会把昆虫贮藏起来,然后再回来,在它的网中央,静静地收摄自己。 

这与我们的心是一样的。心可以喻为蜘蛛,而我们的情绪和法尘可以比喻做各种昆虫。感官时常刺激心,当它们任何一个接触到事物时,会迅速地传达给心,经由心彻底的审视和检查之后,又回到中央来。

回到中央,意思是以清明的领悟住于正念,经常保持警觉,并精密地做每一件事--这就是我们的中心。  事实上我们不须大费周章,只要照着这个方法小心地生活就够了。但并不是要我们漫不经心地生活,认为没有必要禅坐或行禅!因而忘记了所有的修行。  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保持警觉,就像蜘蛛守候猎物一样。我们就是这样安住的--保持警觉,谨慎的行止,时时以智慧觉知。   


      》

你曾见过流动的水吗?你曾经见过静止的水吗?如果你的心是平静的,就会像静止的流水一般。你看过静止的流水吗?你看!你祗看过流动的水或静止的水,是不是?当你的心平静时,就可以开启智慧。你的心将如流动的水,但却是静止的。心几乎像是静止,不过,却依然在流动。所以,我称它做静止的流水。智慧可以由此而生起。 

阿姜差晚年病榻在床。

      》

即使是一颗香甜可口的水果,在我们要知道它的味道如何之前,必须先尝尝它,即使不曾有人尝过那颗水果,它还是依然香甜可口,只是没人知晓而已。佛陀的法也是如此。纵然是真理,对那些没有真了解它正的人而言,却非真实。不论佛法有多美好、多优越,对他们而言,都是无用的。 


    》 

读读你自己,而不是书。真理并不在外。那不过是记忆,而非智慧。没有智慧的智识(记忆),如同空的热水瓶--假若你不倒水进去,也等于无用。     


    》 

有一个人走在路上,漫长的旅程使他口渴得想要喝水。他在路边停下来求水喝,供水者对他说:“如果你喜欢的话,就喝吧!这水色、香、味俱佳,不过,如果你喝下它,就会生病,甚至病重而死或濒临死亡。这位干渴的人并没有听从劝告,他喝得像一个开过刀被禁水一段时间的病人一样,为水苦苦地哀求。于是他滔出一些水来喝,发现味道很不错,便拼命地喝个够,不过也病得几乎要了命。这都缘于他强烈的欲望而无法听从任何的忠告。 

一个人被感官快乐所系缚就是这样。佛陀教导说它们都是毒,但因为他太了,所以听不进去。他啜饮色、声、香、味、触、法,更何况它们都是非常“甘美”,所以他喝个不停,结果很快地喝上瘾了,一直到死为止。  


  》

一切的事物都只是事物,它们不会给任何人带来痛苦。就像一根非常锐利的刺,它会使我们痛苦吗?不,它只是一根刺,它不会主动去招惹或伤害任何人,刺只管它自己的事。但是,如果你站在它上面,你就痛苦了。为什么会痛苦呢?因为你踩上了刺。因此

,是我们自己造成痛苦的。色、受、想、行、识……,在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只是事物,是我们自己故意去招惹它们。如果我们攻击它们,它们会反击回来;如果不去干扰它们,它们也不会来干扰任何人。只有愚痴的人才会去找它们的麻烦。   


   》

佛陀说,我们的感官对象外尘是陷阱--魔王的陷阱。它是一个猎人的圈套,而猎人就是魔王。 

如果动物掉进猎人的陷阱里,那是个很悲残的困境。他们深陷其中动弹不得,无助地等待设陷者的处置。你捕过小鸟吗?当陷阱一触发,“碰!”马上被网子捕获!强韧的陷阱很快地抓住了它。这时,不管鸟儿怎么飞,也无法逃脱出网。它慌乱地到处乱飞,但是却紧紧地被陷困其中。最后,只有等待设网的人前来。当猎人来时,鸟儿惶恐地就擒,无处可逃!色、声、香、味、触、法的陷阱也是一样。它们逮到我们,而且紧紧地绑住我们。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