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 须 跋 多 传 之 6

莲花中的珍宝

  • 隆波是一个思想那么自由开放的人,可是同时却又持戒那么精严。这实在是个令人迷思的矛盾。
  • 我可以看到隆波的心没有极限。通常,执着戒条令你担心重重而失去自信。可是隆波却容光焕发。很明显的,他不是那种守着一大堆戒然后忧虑自己是否清净的人。他是从修行中得到自由的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 巴蓬寺的教学法是把你放在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反观你的行为、异议等。你开始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会生起的意见、观念、成见、执着。隆波再三强调需要省思事物的本来面目。我觉得这点最受用,如果你像我那么自我中心和顽固的话,那你就真的需要开放思想。在这方面,我认为隆波的教法就清楚和直接多了。
  • 隆波的教学不限制于某些特定的法门,而是包含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提供一个环境或条件,只要是正统的修行方法就能得到成果。


 3 

——· 头 陀 生 涯 ·——

3.4 》 不 攀 缘

“我的下裙已穿了超过两年,破旧到随时都会裂开来。穿着它时我得非常小心,一受力它就会破裂。而且它的布旧了很贴身,每次坐下我都必须稍微把它拉一拉提起来。有一天在道林村(Pah Tao)的一间寺院扫地,我流了很多汗。我坐下休息时一个不小心,忘记拉松这件下裙。啪!它立刻从底部裂开来。结果我被迫用作务布来缝,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布料,只好把一块抹地布洗干净来作补丁。

这件事让我不得不好好的省思,干吗佛陀把事情弄得那么复杂?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身为比丘基本上我什么都不能够做,甚至连讨一套新的袈裟都不可以,我的袈裟全都穿得破破烂烂了。想到这里我沮丧极了。我回去静坐思维,不久之后对整件事生起了一个崭新的观念,我决定万事随缘了,不要去忧虑,发生任何事情都坦然接受但不屈服妥协。没有袈裟的话就光着身子去托钵好了,没什么大不了!下定决心之后整个人变得勇敢起来。我决定坚持下去看看结果会是怎么个样子,从那时起不论到哪里去我都只穿百衲衣。

那年的八月有两个满月,我再一次去参访长老金纳利尊者。他的修行与众不同,和他在一起与跟其他老师一起不一样。见面时他静静看着我不发一言,我也没向他提出任何要求。我打算如果袈裟烂了我再缝补。他没说要给我新衣,我也不向他讨。这就好像是场游戏,看谁的耐力比较强。

到了接近雨季,我猜想一定是他吩咐出家为美琪的亲戚制作一套袈裟。这有两个理由,第一,有人供养一匹布料给他;第二,有个新进比丘的袈裟全都破旧不堪了。

布料是传统手织厚布,用波罗蜜树渣一次过染色而成。那位美琪用从裹尸布上抽出来的棉线亲手缝制。做好之后他们把这套袈裟供养给我,我是多么的欢喜呀!用了四五年它还是那么好。开始时,布料还很粗厚,穿起来蓬松松的。走路时会发出声音,尤其是大衣与上衣一齐穿着更是沙沙作响。它让我看起来更胖,可是我一点也没有抱怨。大概一两年之后它才变松软。我穿着这套袈裟好长一段时间,内心对金纳利长老充满感恩,他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给我这套袈裟,这是大功德。我接受得心安理得,穿得很舒适。

回想过去和现在乃至将来我的所作所为,让我领悟到只要我们的行为没有错误、不会带来担忧和压力,那就是善业。我深信这样的看法。看来我的行为不错,所以就不断加紧用功禅修。

那套袈裟——我敢和你打赌,穿着它在山上遇到老虎的话,老虎将不敢攻击我,在扑向我的半空中它会停下来转变方向,哈!”

无论如何,在这段期间隆波修行所面对最大的挑战是淫欲。他行脚到那空拍侬府桐村时,差一点就被淫欲坏了大事,被迫三更半夜拎包袱落跑。

那里有位富裕的寡妇每天都前来供养早餐,一段日子之后,隆波发现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他这个出家人心怀叵测。更糟糕的是隆波自己也对她产生欲念,此时魔法和正法在内心中剧烈交战着。一天晚上,他在幻想着这个寡妇时,觉得自己可能无法自制作出越轨的行为,当下决定立刻离开。他匆忙赶去唤醒白衣凯维,叫他立刻收拾包袱。“您不可以明早才离开吗?”凯维感到莫名其妙。隆波坚决的回答:“不行,我们必须立刻离开!”

他在巴蓬寺住下来,彻底解决淫欲问题之后,在一次探访桐村时,他好几次幽默风趣的向村民提起这件往事。最后不无感叹的说:“唉,难哪!出家修行真是难哪,可是千难万难难不过女人呵!”

淫欲显然是修道上严重的障碍,隆波谈到他在金纳利长老那里度雨安居时,淫欲再一次向他发动更强烈的攻击。这一次是他真正发心修行时,淫欲给予他几乎致命的一击。不论他是在行走、坐着还是做什么事,女人性器官的幻相总是不断浮现在他面前,围绕着他。内心强烈的冲动和欲念爆发开来令他的修行差不多崩溃,他耗尽忍耐力来跟性欲斗争,这股淫欲的力量几乎超过他抵抗力的极限。隆波解释说这次淫欲的副作用和上次在坟场遭遇恐惧感一样。

行禅时下裙和身体的摩擦令他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使他无法继续修下去,只好叫人在森林深处替他清理一条经行道,晚上独自一个人去经行。即使是如此,他也必须把下裙提起来绕在腰间才能经行。与淫欲的斗争就是那么的艰难。他花了连续十天才逐渐把它平息下来。隆波后来向弟子们,特别是年青出家人揭露这件事,他认为从中可以激励他们坚忍持戒,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只要对佛法有坚强的信心,无论淫欲多炽盛都有办法克服。

一九六八年,摩诃阿磨比丘(Phra Maha Amorn Khemacitto,原名Than Jaokun Phra Manggalakitidhada)替隆波作传,写到这里时,他犹豫着是否适合把这段经历公开让大众知道。关于这,隆波强调:“必须把这件事写进书本里面,不然就干脆不必出版我的传记算了!”

隆波在巴农西寺(Wat Pah Nong Hee)度安居的某个晚上,当他精勤用功之后,躺在茅蓬里注意着呼吸休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一个禅相浮现:阿姜曼出现在相中走近他,交给他一个颗闪亮的月光寳珠,说:“查,我把这个寳珠送给你,它有壮丽的光明和光芒。”

隆波坐起来伸出右手来接受那个球。当他的意识回到清醒的状态时,发现自己坐起来而且右手保持着握东西的姿势。

这件事激励他更用功观察佛法修证内观智慧。这个雨季他过得充满喜悦和念住。

3.5 》 朴 素 之 道

金纳利尊者是阿姜扫(Ajahn Sao)的弟子,与他在一起度安居,隆波有机会仔细观察这位老师的修行和处事待人的方式,他的行持令隆波对他生起很大的信心。金纳利长老喜欢离群索居,知道他的人不多,是位喜欢自己平静生活,举止单纯,修行简单的老师。他的戒行精严,生活朴素,只拥有几件必需品,而且这些用具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制作,看起来都已陈旧不堪,每一件都用到破旧不能够再用为止。长老其中一个特出的品行是精进,只要是比丘所能做的事他都会去做。除了坐禅,他没一刻静下来。即使是年纪很大了,他还是保持精进修行。

与金纳利长老共住时,隆波说他自己日晒雨淋的行禅,经行道都走到结实成凹下形。而阿姜金纳利呢,经行只是绕几回,就停下来去缝衣或干其他活。把自己的修行与老师作比较,隆波评论道:“我低估了长老,把他跟自己作比较,认为我即使是长时间修行都交不出甚么成绩,他从没有花时间经行或坐禅,整天忙出忙进,修行功夫能好到哪里去呢?”

最后隆波结论说:“其实,我看错了他,长老知道的比我多得多。他简短而独特的开示一针见血。观念和知识也远比我宽广和敏锐。我和他跟本无法相比。修行的核心是下功夫清除内心的烦恼,所以我们不能单凭表面的行为或习惯判断别人的修行。”

隆波向金纳利长老学习和服侍他。与他共住到一九四八年旱季。离开前,阿姜金纳利叮咛隆波:“查,就修行而论,你已经没问题。开示佛法的话就要小心。”

3.6 》 残 障 男 孩 的 佛 法

在这段行脚期间,理挽比丘仍然跟随着隆波。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处村落附近的坟场,并在那里扎伞帐过夜。村落里有两个男孩前来服侍他们,这两人对出家人四处行脚的云水生涯深感兴趣,也跃跃欲试的想加入隆波的行列。隆波对他们的要求没有反对,在回去征得父母亲的同意之后,他们即收拾行李追随隆波一齐出外流浪。

隆波对他们作了这样的评价:“这两个孩子都有残疾,可是对佛法很诚心,肯吃苦,学习行脚修行很用功。他们一个两只脚和眼睛正常,可是听不到;另一个的耳朵和眼睛正常,可是双脚却畸形,走路时一拐一瘸。每次我要向那个耳聋的说话时,就只能用手势比划,不然他不知道我在同他讲话,如果他走在我前面的话就根本无法沟通。

这些都让我对佛法若有所思,想一想看吧,为什么他们会跟随我呢?因为他们内心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感,才能够克服生理上的种种障碍,跟随我修苦行。所以要成功没有决心是不行的!这两个孩子当然不想残障,他们的父母也不想儿子残障,有谁希望自己不是完美无缺的呢?是什么原因使到他们成为这个样子呢,这是过去的业!佛陀说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业的继承者,不论谁造了业,将来就一定受报。这是真的!

你看他们的情形,两个人都觉悟到,生理上有缺陷在森林里修行,要比心理有缺陷在烦恼的丛林中迷失好得多。至少他们没有伤害过谁呀!但是心理真正生病的人就麻烦多了,他们总是给人制造问题,带来伤害,不是吗?”

隆波和理挽比丘教导他们怎样坐禅和经行等等,直到两个都做得相当好。很明显的这两人都很专心,很努力学习。

3.7 》 森 林 中 的 古 径

这一天,一行人来到那空拍侬府的一个村落附近的大森林。由于天色已晚,他们决定在那里停下扎伞过夜。在那里隆波看到有一条荒废的小径拐进森林里,这时他想起一句老人家喜欢引用的谚语:“林中古径不可躺。”老一辈的人总是劝告进入森林的人不可睡在荒废了的道路上。背后是什么道理呢?他不知道。看到这条小径,隆波灵机一动,想作个实验看睡在这上面会有什么结果。

于是他安排理挽比丘远离小径扎伞,自己把伞扎在路径中央,两个小孩则睡在他们之间。把伞扎好后,他把帐掀起来,让那两个小孩看到他,不会那么害怕。

安顿好之后,他就在伞下作狮子卧,背向森林面对村落。在躺着注意自己的呼吸时,隆波听到有东西慢慢的踏着落叶步行,这声音逐渐靠近他,近到他可以听到它的呼吸声和嗅到一股腥臊味。隆波继续静静的躺着,虽然他再也清楚不过,那种呼吸声和腥臊味意味着来的除了老虎之外不可能会是其他动物。

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他的心一方面很在意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却又像个勇士出来争辩:“即使是没有被老虎叼走,我们迟早还是难逃一死,与其为这个问题担忧,不如死在佛道上不是更有意义吗?如果过去世我们曾经与老虎为敌,那现在就成为它的粮食,当作是还债吧!否则,它就不会吃我们。”想到这里,他就把性命交与三宝,以三宝为皈依。念头这样一转,整个心顿时变得轻盈起来,把忧虑抛到九霄云外。

这时老虎的脚步声停了下来,听它的呼吸声估计大概在五六公尺之外。在那里待了一阵子,它就转身走回森林去。

现在隆波总算明白老人家所谓,不可睡在森林中荒废了的道路上的意思了。

隆波阐释这次经历的教训时说:“一旦能够放下对性命的执着,心就会变得轻盈,没有牵挂,观察力特别敏锐。没有恐惧的心实在勇敢,这是我们心的奇迹!这个放下的技巧还可以在病重或面临危险时使用,协助加强信心,让你不会崩溃或发疯。应付困难时保持意识可以避免犯错。”

——待续
作者 阿姜查的弟子们
中译 捷平
审阅 永觉比丘
联络处 Wat Pah Nanachat  国际丛林道场
联络人 Ajahn Cagino  永觉比丘  
电话 +66-8-5777-3112
版权所有Wat Pah Nanachat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