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 须 跋 多 传 之 |12|
《莲花中的珍宝》
- “隆波是一个思想那么自由开放的人,可是同时却又持戒那么精严。这实在是个令人迷思的矛盾。
- 我可以看到隆波的心没有极限。通常,执着戒条令你担心重重而失去自信。可是隆波却容光焕发。很明显的,他不是那种守着一大堆戒然后忧虑自己是否清净的人。他是从修行中得到自由的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 “巴蓬寺的教学法是把你放在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反观你的行为、异议等。你开始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会生起的意见、观念、成见、执着。隆波再三强调需要省思事物的本来面目。我觉得这点最受用,如果你像我那么自我中心和顽固的话,那你就真的需要开放思想。在这方面,我认为隆波的教法就清楚和直接多了。
- 隆波的教学不限制于某些特定的法门,而是包含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提供一个环境或条件,只要是正统的修行方法就能得到成果。”
4
——· 巴 蓬 寺 ·——
4.10 》修 定 最 为 乐
“每个月的斋戒日一到,寺内所有的人,包括在家众都必须持常坐不卧的头陀支。在这些日子,几乎不可能有人离开大殿!实在有必要离开的话,那你必须非常小心,蹑手蹑脚不可发出声响。
长时间的静坐痛得半死,可是就是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移动。这形成一种竞争意味的气氛,激励着大家坚忍继续坐下去。只要有人开了头,就会产生骨牌效应,其他的就会跟着离开。不过,离开大殿不表示你就可以休息或睡觉!只是换个姿势——经行——继续用功。当然,如果你疲累到无法持续下去,可以打个盹。可是,只要一听到落叶或脚步声,你就会立刻坐正起来,给人看到不好意思嘛!隆波总是再三提醒,出外只是换姿势修行而已,不是出来聊天。大伙都战战兢兢,不敢放肆。我自己也是这样,即使要出去,也得等到其他人动了才出。隆波自己呢,总是如如不动的坐着!”
4.11 》白 衣 说 法
“偶尔,隆波会叫他的在家弟子向僧众弘法。他们是莫老居士(Por-yai Moon)还有侗凯荫村(Ban Dongkaen)的狄老居士(Por-yai Dee)。喔唷!他们俩可厉害呢,可以从早到晚哗啦哗啦讲个不停!
隆波这样安排,主要是想让出家僧众听听他们的生活,在家人如何为三餐打拼,从中体会世俗生活的艰难。是一种让我们从在家人身上学习智慧的善巧方便。”
4.12 》不 准 偷 懒 !
阿姜帝昂综述隆波早年的教学核心说:“讲到巴蓬寺初期的修行,毗尼和寺院清规是隆波最强调的重点。关于清规,我们不可因为不是戒律就忽略掉。这包括了一定要上早晚课、礼佛等。有特别理由的话,可以暂停不超过十五天或最长一个月,视情况而定。一般上我们没有试过中断功课。
至于正式的禅修,比丘们必须在凌晨、早上、下午及晚上时段坐禅或行禅。遇到有其他事务要处理,那就先安排妥当了再回去禅修。比丘和沙弥从没聚集在一起闲聊,全部人,包括来寺院的在家众,都静静独自修行。大家遵守规律,在同一个制度下修行。”
4.13 》绝 诸 戏 论
“隆波从来不开玩笑或谈论俗事,不刺激眼耳等感官来娱乐身心。他从不向比丘或沙弥提起这类世间戏论,以免扰乱道心。此外他也禁止住众三三两两搞小圈子,避免破坏僧团的和谐。他整个重心在行为举止、戒定慧三增上学,还有法与律的修行。在那段日子,他每每在早晚课之后讲解《古学处》。他也严格遵行所有的犍度——出家人的戒律中有关僧侣受戒及布萨、安居、教团、迦絺那功德衣节日等之仪式行事,并规定僧尼之衣、食、住等生活礼仪,及有关起居之规定。
他还教导我们依照犍度裁剪僧服,并且把这当作是其中一项日常劳作。他把这些劳动作为消除瞌睡、昏沉和懒散的手段。你打瞌睡的话,他会叫你不要睡觉,而是用一些方法驱赶睡意,例如,每晚临睡前,制作九到十枝手制木牙刷。隆波就是这样训练我们。”
4.14 》法 会 保 护 你
“有时候,我们禅修到半夜他才叫我们小休两个钟头,我们哪里能够回去睡?只好在周围闲呆着打盹等待敲晨钟。不过,你想也不必想去敲!隆波总是第一个去敲钟叫醒我们。我从来没有敲过,那时段通常我都还在昏睡中。事实上,我的努力已经到极限了,可就是比不上他。他实在够坚毅,真是服了他!以他这样的付出,有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还有一件事,外面经常有一些长者,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来向隆波求咒语(Gatha)。因为凡是隆波弟子们所负责的寺院,皆宗风良好。所以一定是隆波给予他们些灵验的咒吧!其实,哪有什么咒?弟子们有出色的表现是隆波调教有方,他的耐心、毅力和慈悲,还有他对法与律的实践,才有这种成绩!这是他为什么不断强调,你严谨遵守法,法就会保护你免于堕入恶道。我敢说只要我们照着隆波的话做,这点是肯定的。”
4.15 》心 惊 胆 战 话 隆 波
“不论隆波教导什么我们都必须全盘遵守。他命令我们经行,我们就必须经行;叫我们坐就必须坐,不准站、去别的地方还是干什么的。他说过的算数,从来不会闹着玩!万一发现有人没有照着所吩咐的做,嘿!全体被叫进去训话,沙弥也不例外。他会二话不说立刻开会。
他看到有哪个跑进跑出的话,即使只是一晃,也马上追问那个人到底在干什么。假如回答去小解,可是却磨蹭了一个小时才回来,嘿,有的瞧了!
‘听着,下一次谁知道有人去小便,告诉我,我要亲自跟着去看!’他不会轻易放过你,因此,不可能有人不怕他的!
住在巴蓬寺,你不能没有自己的经行道,也不可能不扫寺院的地。想躲懒一两天也不成。‘为什么!你不舒服吗?生病的话为什么不告诉我?不能够做就要告诉我啊。自己没法子来告诉我,也应该让其他比丘知道呀!你不能老是被自己的欲望牵着走。现在你到底是一个人住还是和人共住?’没有人逃得过他的‘法眼’,你不可能在这里混日子。
如果他叫我们散会后各自修行,可是却发现哪个在四处溜达,他会立刻问:‘喂!对不起,你逛来逛去干什么?’
他的眼力太犀利了,绝不让你蒙混,即使是一下子也不行!要是他叫我们经行,就不能不依教奉行,不然他一发现你就完蛋了。假使他宣布散会就必须立刻解散,还未完的话则不准擅自离开。不论发生任何事都必须让他知道。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可以听到那么多妙闻趣事的原因。他不是强迫我们,而是极度严谨认真的对待我们。这是当我们没遵守法与律时,他调教我们的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