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绘画是在西藏大小五明的学问内的其中一项主要技术。

     

西藏唐卡绘画:

愈简洁愈难画愈矜贵

撰文 :  Munsel Thangka School Of Art  图片提供 : 满狮唐卡工作室

西藏唐卡绘画由衬里、尺寸、服装、

实施和装饰品全部都根据印度人样式,

绘画人像方面以尼泊尔样式,

而背景风景则以中国样式。

因此,西藏人的唐卡绘画可称为结合三地

最优良的文化而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


《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若不勤习五明,不得一切种智故。五明,即藏传佛教中的大小五明,是对世间智慧的总体概括。而大乘佛教主张积极利益众生,五明乃菩萨道行者的必修课。

大小五明文化是随着佛教传入藏地,并在这里得到传播和发展。藏族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致都与佛法密切相关,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几百年来,佛法五明已浸润在当地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五明指:

1.声明

任何法都要依靠能诠的语言才能获得了解。世间的种种语言称为声明语言学

2.因明

世间的哲理、辩论的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的论断方式,称为因明论理学

3.工巧明

包括身、语、意三种。世间的种种科技、技术。

4.医方明

医学知识,医治众生种种疾病的学问、方法。

5.内明

佛教以三藏十二部教法为"内明",即是佛陀及其弟子所说的一切佛法。

小五明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历算学。

修习五明的好处,《大乘庄严经论》有详尽的释义:内明为求自解学,因明为伏外执学,声明为令他信学,医明为所治方学,巧明为摄一切众生。

重要观想工具协助入定

唐卡绘画是在西藏大小五明的学问内的其中一项主要技术。其起源可能要一直追溯到释迦牟尼佛的时期。唐卡绘画的主要题材一般都是围绕宗教。西藏唐卡绘画由衬里、尺寸、服装、实施和装饰品全部都根据印度人样式,绘画人像方面以尼泊尔样式,而背景风景则以中国样式。因此,西藏人的唐卡绘画可称为结合三地最优良的文化而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唐卡艺术本质上说是宗教性的,并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而兴起,因而与佛教之教化功能密不可分。

嘎玛加狄(Karma Gardi)是唐卡绘画的其中一个重要流派,创始于公元十六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趋于成熟。由南迦扎西(Yarto Julku Namkhai Tashi)将传统西藏唐卡风景的着色和阴影融入中国唐朝山水字画的技巧和印度传统绘画佛像的格式,结合三地最优良的文化而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嘎玛即是地名也是噶玛噶举教派之意,是营帐的意思,是写或画的意思,加狄之意指带着帐篷流动绘画。噶玛噶举教派非常重视发挥佛教艺术在弘扬佛法教义中的作用,此派许多高僧,上师都为此画派的形成,发展,传播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功不可没的主导贡献。

嘉玛加狄的精妙细节、透明颜色和宽敞背景山水令它享负盛名。嘉玛加狄画派更是注重言教经论并与噶玛噶举教派的教化功能有着密切的渊源。唐卡绘画不单是装饰或一般艺术创作,它更是用于密宗金刚乘内重要观想的工具,协助入定。因此唐卡图案讲求平衡,平朴素净;图案色彩愈多,未必愈好,最重要的是感觉舒服。

启蒙智慧和慈悲的结合

金碧辉煌,构图复杂的唐卡固然夺目引人,但其实线条用色愈是简洁愈难画愈矜贵,因为画错了便不能用任何景物修补遮掩。一切三宝所依的工艺品必须要有依据佛语、经和续之大智者的引导下完成, 并具足佛像度量尺寸。这些艺术作品功能作为实习者能反思的模型。通过思考这样的对象,在一位合资格的上师的指导下,来训练头脑以获取金刚乘内的精神,所以画中所有图像应是绝对的平衡,而颜色方面亦应以和谐为准。亦有一些人相信唐卡绘画可带来健康愿望,繁荣,长寿,康复,辟邪及具加 持的力量, 一般而言,相信供奉或绘画书写所有代表佛祖的身(绘画或雕像),口(经文或经书)和意(佛塔)可带来不可思意的功德,是启蒙智慧和慈悲的结合。

嘎玛加狄的五大特征

1.以表现噶玛噶举教派历代高僧大德的题材为特色,

嘎玛加狄画派有众多表现噶玛噶举教派历代高僧大德的题材,并且以组画的体裁出现,是该派特色之一。如《噶举色称》(分别有41幅一套和5幅一套)即是此画派的代表作品。此外,25幅一套的《释加牟尼佛本生传》、《十六罗汉》(分别5幅一套、23幅一套)、9幅一套的《莲师八相》、5幅一套的《米拉日巴画传》等均是嘎派的传统题材。

2.严格遵循造像量度,造型独特

佛像造型严格遵循造像量度,佛像脸形偏窄,度母面如鸡蛋,金刚、护法等面如装砖茶的竹笼,稍呈梯形;眼睛与鼻子之间距离较长,看起来更精神、庄严;嘴巴根据特定的比例绘制,看起来较小,嘴角向上,如在微笑;噶玛嘎孜佛像的眼睛也较小。因为画师们认为佛的眼睛和人的眼睛是不一样的,佛的眼睛如弓,下眼睑与上眼睑与之间距离近,看起来是向下在俯视着有情众生,眼神中充满了慈悲;嘎派的火纹略瘦长、细腻,花朵线条柔和、简约,花朵偏小。

3.构图空灵,疏密相间

构图上,噶玛嘎孜佛像简单的唐卡十分空灵,主尊突出;佛像复杂的唐卡疏密相间,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全无杂乱之感。作为背景的山水、树木、花鸟、云水的布局也特别讲究。只在佛像周围和山顶之上等必要的地方才绘上云朵,起烘托的作用。背景布局有前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前景是草地、花草,中景有主尊,所以点景描绘最复杂、精细、鲜明,远景是山和云,若隐若现,造成空间透视效果,意境静谧。

4.色彩淡雅而变化微妙

噶玛嘎孜唐卡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色彩淡雅而丰富。尤其是唐卡背景底色和上色方法不一样。直接用花青色渲染天空,从上而下渐淡;用草绿色直接染地,从下而上渐淡,用色极薄,中间留出空白不染,因此整个画面的基本色调淡雅。使用青绿很多,主要是冷色调。另外粉色和灰色也很多,色彩柔和。色彩搭配既有同类色的细腻变化,也有对比色的互补运用。佛像主尊背光还常用黄、蓝、红、绿四种简单色彩的巧妙排列和重复,造成彩虹般丰富的色彩效果。以厚积薄染的方法上色,使色彩变化生动:天地之间的交接处如同有空气薄雾感和空间深远的纵深感;头光、身光外圈要有透明的光晕效果;云彩、花朵、宝贝有渐变立体效果;佛像的面部、身体稍微淡染,保留佛身平面的效果。

5.勾线精细生动

噶玛嘎孜画派勾线特别精细,需用特制的毛笔勾勒。一幅唐卡里,根据不同的物象有不同的线条,有衣纹线、花朵花叶线、山石线、装饰图案金线、身体轮廓线等,要求线条要有粗细变化。不同的物象和色彩勾线时所用颜色也不相同。

先从内明求自解 后从因明伏外执

 

当然,佛法极为注重修学次第。先从内明求自解,随后从因明伏外执,在具备一定程度的正见之后,然后再广学声明、医明、巧明等,才能真正实现自利利他,自度度人的目标。大乘佛教为了让一切有情众生获得究竟利益,在这个过程中,为众生排忧解难,令其脱离暂时的痛苦,获得世间的快乐,是每一位发愿修行菩萨道者所必须行持的。

因此,大乘佛教积极主张学习和利用世间知识,为一切有缘众生服务。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世间知识,才能更好地与众生结善缘,乃至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弃恶行善,修持正法,从而获得究竟的解脱。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