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结 | 书 | 缘
无法被困锁的灵魂
——试读《病隙碎笔》
·
他一本本内容厚重的著作,
阐明了生命的深度与力度
不在于躯体的灵活与否,
而是在于思考的深邃与否。
文 · 普 向
有些作家,你很喜欢,因为非常喜欢,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下笔介绍,深怕本身粗率笨拙的解读,冒犯了有关作家的作品。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位。
有位佛友每当情绪低落时,就会跑去医院巡礼,他表示目睹病榻上痛苦的病人后,自然会珍惜当下,自身的苦恼自会不药而愈。而每当我烦恼或病痛来袭时,史铁生的作品必然是我手上捧读的书,我不会粗鲁污蔑将它等同于为市场上泛滥的“心灵鸡汤读物”,但他厚实有力面对苦痛的生命姿态与文字,确实抚平了我浮躁不安的心。
喜欢史铁生,因为他不像其他的生命勇士般歌颂苦恼,用血泪来鼓励读者成为与他一样勇敢(我钦佩这些生命战士的过人毅力,但相信生命是件很个人的事),而史铁生从不赞美苦难,歌颂病痛,他只是通过文字心平气和,老老实实地分享他的病痛过程,以及文学与他生命的因缘。
书写成为回应世界的出口
21岁前史铁生仍是个健康的常人,他还能从北京远赴延安插队,然而21岁那年,他双脚突然瘫痪,对于一个正值朝阳年华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苦难,活生生失掉生命中最美丽的场景。
史铁生从此一辈子坐在软椅,再也无法体会脚跟站在地上的感觉,然苦难并未因此停止,过后他患上肾病(并且严重到无法换肾),每周要做3次的血液透析。
病苦虽然困住了他的肉身,令他无法动弹自如,但封锁囚禁不住他的思想与灵魂,书写成为他回应世界的出口。
《病隙碎笔》是他其中一本我爱不释手的著作。书中思考了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与写作和艺术等重大课题。
对于生病,史铁生自嘲生病是一种生命的游历,不同的是漂泊可做准备,但生病是被迫的抵抗。
对于信仰,生病后有人劝他去佛寺烧香求福,他笑说有种像阿谀行贿的感觉,史铁生无意否认宗教的重要性,但他不喜欢太过功利的交易方式。
对于死亡,史铁生坦承他无数回想以自杀了决,但他以差利卓别灵某部电影的对白来开脱,电影中的女主角想自杀,差利卓别灵开解她说:死总会到来,何必急于求死?于是史铁生学习与病苦共舞。
可以悲观但活着就应乐观
处于写作,有人说写作脱离不了生活阅历,坐在软椅的他能有什么经历?但他一本本内容厚重的著作,阐明了生命的深度与力度不在于躯体的灵活与否,而是在于思考的深邃与否。
对于残缺,史铁生厌恶将残障当做一种特权,他认为“残疾情结”所构成的“自我感动”与“自我原谅”是种不好的心理活动,在一个“特权”横行的年代,史铁生的自觉是令人感动的清醒。
对于乐观与悲观的问题,史铁生认为写作时,可以悲观但活着就应乐观,但他眼中的乐观不是一般人的傻乐。
我最喜欢史铁生对“惜福”的比喻,发烧时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清爽,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多安祥,坐上软椅老想能直立是多美好,但直至生出褥疮,只能七扭八地躺着,才知道端坐的日子多晴朗,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若有一天,我到北京,我想去的地方不是什么万里长城或紫禁城,而是地坛公园,那是史铁生年轻时坐在软椅上思索生命的公园,我会站在那儿思量,史铁生怎么会思考东西如此深邃 呢,他直到现在仍旧无法站立,但我觉得他比任何人都站得高、站得稳、站得直、站得亮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