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书         


学习如何说再见

·

……世间中唯一不变的真理,

就是“变”,亦即“无常”。

死亡已经发生了,

不得不接受,

不接受只有加倍受苦。 

·

 

前几天,朋友送来《如果今天就要说再见》这本书,翻着翻着感触颇多,如何面对死亡成为心里一直盘旋的问号。

本书副题为“10堂教你潇洒活着,充满勇气的生死学”。死亡向来是华人社会最忌讳的议题,但随着近几年,临终关怀与生死学的冒起,引发了国人对死亡议题的探讨,这无疑拉近一般人对死亡的距离,开始学习与了解死亡。或许通过了解死亡,我们才会更懂得如何活着,那不只是生理上的活着,是心灵的真正活着。

作者罗耀明是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博士生。投入成人生命教育教学超过十多年。由于罗耀明本身具有佛教背景,这对他踏进生死学的修学有很大裨益。他运用佛教的观点来看待生死,但由于“生死学”面对是不同信仰(或无信仰)的大众,因此也促使他去学习其他宗教(基督教与天主教),而丰富了他的教导与分享。

他讲授生死教育课程多年,明白“生死教育”对许多人而言是沉重严肃的名词,令人不敢接近。因此这本书他选用了举重若轻的书写方式来处理,让读者能以较轻松自在的心态,来接近与学习如何面对死亡。

本书共分十堂课:

㈠死亡与想像。

㈡生命的归零与重生。

㈢好好学习死亡,才能活得潇洒自在。

㈣守护自己的善终权。

㈤净相的力量。

㈥临终关怀前要注意什么。

㈦临终关怀三步骤:开心、放心、有信心。

㈧因为爱,生命不死。

㈨我的告别式。

㈩与往生者对话。

◆ 作者罗耀明运用佛教的观点来看待生死,他讲授生死教育课程多年,明白“生死教育”对许多人而言是沉重严肃的名词,令人不敢接近。

作者的佛教背景,使全书流露不少佛教对死亡的看法与态度。他在第三堂课特选用佛教角度来看待死亡,当中提到修习佛教“死随念”的好处。

他提及在初期佛教的修行法门中,有所谓的十随念,其中一个是“死随念”,意思是随时随地把死亡放在心上,甚至感觉到死亡就在呼吸间。不过一开始练习死随念时,的确很难平心静气,想到自己死或家人死,还是会依依不舍、难过、沮丧,甚至惊恐。但若以正向思考的角度不断练习,就会感受到死随念的许多好处。

他认为世间中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亦即“无常”。抗拒无常的反应,只会苦上加苦,无助于接受死亡的事实。死亡已经发生了,不得不接受,不接受只有加倍受苦。他在课程中教学员回家练习死随念,一个礼拜之后回来分享,学员表示有所体会。

由于“临终关怀”已渐渐成为大众关的注议题,如何死得有尊严变成大家关心的问题。因此作者用了蛮多篇章来讨论临终关怀,当中包括很实际具体的临终关怀内容,以及病人与家人在医疗制度上所面对的问题。

另,作者还谈及如何为自己举行生前告别式,让自己提早学习面对死亡。最后一堂课则是与往生者对话,学习如何解开生者对往生者之间的心情纠结。

当我们阅读与了解生死学后,或会体会生死学可以这么温暖,死亡原来并不可怕。如此,我们就可以以较坦然的态度,面对死亡与无常。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