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按佛教的一些做法为人处世,但接触的人和事多了之后,发现有些人不按常理出牌。我以恭敬心、慈悲心去做,但对方可能施展各种技巧,让我觉得自己越慈悲,对方对自己的伤害就越大。有时会有点想不通,就会感觉:他犯了错误,是不是应该得到惩罚?有些事,如果一味慈悲,别人会觉得你比较软弱。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用非常规的方法教训他,警示他?但又感觉这样做可能不太合适,就觉得两难。
答:我们学佛后,会形成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即使没有学佛,只要接受了一些道德教育,都会形成相应的准则,对社会大众有一份宽容,有一份慈悲。当这份宽容和慈悲遇到不对等的待遇时,我们会觉得内心受到伤害。其实,这里有外界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按照你的设定和标准而存在的。我们要学会用缘起的眼光看世界。每个人,不管我们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小人还是君子,他的观念和做事方式都代表着长期以来的生命累积。他今天成为这样的人,有自身的成长历程。从缘起的角度来说,不论什么现象,其存在都有合理性,只不过我们对这个合理性缺乏充分了解。当然,合理并不意味着正确——这是两码事。也就是说,他会成为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都有自己的前因后果。如果我们跳出自己的设定,从缘起的智慧看问题,就更容易接纳世间的人和事。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会心生慈悲。有句话叫作“因为了解,所以慈悲”,你会看到,他没有健康的人格,虽然在某些事上对你构成了伤害,但对他自身来说,未来的麻烦和苦果是无穷无尽的。菩萨的修行,就是要从自己的设定中跳出来,体会每个人的苦衷。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不论面对什么,都不会受到伤害。那我们怎么来理解慈悲?慈悲是不是没有原则?是一味宽容忍让吗?是不可以惩罚别人吗?其实不是。慈悲是立足于我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首先,你有没有想着帮助他?只有你真诚地想帮助他,才属于慈悲心。至于怎么帮助他,既可以和他不计较,让他自己去反省,也可以通过严厉的惩罚,让他从中受到教育。寺院有四大天王,也有弥勒菩萨坐在中间,笑呵呵的。因为菩萨的慈悲和对众生的教育并不只是一种模式,有和风细雨,也有金刚怒目,雷霆手段。所以说,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你是不是以慈悲心去做。比如你遇到乞丐,觉得他是专业乞丐,到底要不要布施?到底怎么做才是对他的慈悲?很多人纠结于这个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真正出于慈悲,觉得应该让他自立,这样对他未来有好处,那么你不布施就是慈悲。你如果觉得他通过这种方式生存,已经很可怜了,应该带着慈悲心去帮助他,那么布施也是对的。所以,不在于布施或不布施,主要在于你的心态。对待别人的伤害也是同样。你有智慧的话,宽容或惩罚都是对的。但你没有智慧的话,宽容可能是纵容,惩罚可能是泄愤,都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