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须长老和阿育王在第三次结集的现场

   ◆  尘  ◆  道  ◆  

佛教从印度到斯里兰卡,
再到《清净道论》

这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佛法被传入斯里兰卡之后,

由于狮子岛特别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结构,

意外的被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起来,

等到觉音尊者过去的时候,

一部《清净道论》留给了人间,

让大家还有佛陀时期的修法传承到,

那么通过这篇资料整理,

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吧。


思择文化

— 第三次结集 —
于佛灭二百多年,在阿育王时期,邀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Moggaliputta-Tissa)来首都华氏城(Pataliputta),召集一千名上座部长老,进行第三次结集,合诵三藏经典。此次圣典结集,完整地诵出了三藏《律藏》、《经藏》和《论藏》阿毗达磨七部论(《法集论》、《分别论》、《论事》、《人施设论》、《界论》、《双论》、《发趣论》)。
这次结集的背景是,当时很多外道苦于生计,加入了佛教,但他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思想,更把他们自己的思想说成是佛陀的思想。他们用自己的观点、方式来解释佛法,仍然修行外道的那一套方法。由于佛陀的正法受到扰乱,当时比丘尊者们就不愿意跟这些假僧人在一起诵戒、共住。据说在华氏城的王室寺院中,有七年没有举行过“伍波萨他”和“自恣”等宗教仪式。阿育王为此事感到非常的困扰,想要从中进行调解,结果弄巧反拙。因为当时那些混入僧团的外道实在太多了,据说有六万人之众。由于涉及的人数很多,没有一位大威德、大神通的长老是无法镇伏的。于是阿育王迎请了当时有名的目犍连子帝须长老(Moggaliputta-Tissa)前来整顿僧团。随着目犍连子帝须长老的建议,经由阿育王帮助,六万名外道僧侣被逐出了僧团。
同时目犍连子帝须长老于是选出 1000 位比丘尊者来结集正法。尊者们花了九个月的时间,以第一次结集的方式重述和比对经典。在这次圣典结集中,帝须长老发表了 《论事》(Kathavatthupakarana)来分别评述外道们加在佛教里错误的理念和观念等等(此时佛教里混有了很多派异说)。

阿育王时期的九使团与对应的部分路线图。
— 开始传入斯里兰卡 —

在这次大会之后,阿育王又派遣僧侣四出传教,摩哂陀尊者(出家前为阿育王的儿子)率领四位长老和一位沙弥,前往僧伽罗国(又称“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建立僧团,传入三藏经典,僧伽罗国王室将王室的亭园捐出,建立寺院,让僧团居住,称为大寺。其后僧伽密多尊尼(摩哂陀尊者的俗家妹妹)也前往斯里兰卡,建立了比丘尼僧团,并且将佛陀在菩提伽耶成道时所在菩提树的分枝,带往斯里兰卡,种植于大寺之中,这是斯里兰卡佛教的开始。

传入斯里兰卡的佛教属于上座部的一支,又称分别说部,宏传于印度西南部,与印度东部的大众部、北部的可住子部和西北部的说一切有部并列为最早的四大派系,在教义上,传承了上座部早期学说,与大众部的差异不如后起上座部派系同大众部的差异那样大。因此传入斯里兰卡的分支,与其他二部都有相同点——律藏注释称摩哂陀尊者以目犍连子帝须尊者为和尚而出家,摩诃提婆尊者为阿阇黎尊者受十戒,以摩阐提尊者为阿阇黎尊者受具足戒,表明此时没有不可调和的分歧。

僧伽密多尊尼的使团进入斯里兰卡。
— 第四次圣典结集 —
至公元前一世纪,因为斯里兰卡僧团中的长老,有鉴于国内曾发生战乱,担心教典散失,由罗揭多与五百名长老,于斯里兰卡中部马特列地区的阿卢寺会诵集结三藏教典,并以僧伽罗文字将经典写在贝叶上成书,这是巴利文三藏最早的起源,这也就是历史上圣典的第四次结集。
值得补充的是,这个时候,佛法三藏才第一次正式的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
第四次结集的同时,阿拔耶王(公元前44年~前17年)在无畏山修建了新的寺院,摩诃帝须尊者率领大寺中的五百名僧侣前往住持,斯里兰卡佛教于是分裂为大寺派与无畏山派两支。后部分无畏山僧侣移往达古那山寺居住,以萨伽罗为领袖,另立一派,叫萨伽利耶派。至摩诃舍那王建立祗陀林寺,由萨伽罗派的古哄帝须尊者住持,此派于是又被称为祗陀林派,与无畏山派、大寺派并立为斯里兰卡佛教的三大派系。这些僧侣以僧伽罗文写作了许多的义疏,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流传到后世。

觉音尊者将写好的《清净道论》交给僧团长老。

— 觉音尊者来到斯里兰卡,造《清净道论》 —

大寺派与无畏山派之间存在很严重的分歧,彼此争斗。在摩诃先那(公元334年~361年)时代,住在无畏山的来自南印的僧伽蜜多法师传布吠多利耶(Vaitulya)学说,将大寺派僧人逐出首都9年,形成无畏山派独盛的局面。法显到达斯里兰卡时,无畏山派的势力仍然盛于大寺派。现代学者解读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称无畏山派为“大乘上座部”。

西元五世纪前后,北印度菩提伽耶的觉音尊者到达僧伽罗国首都阿努拉达补拉,进入大寺学习三藏经典。他将僧伽罗文义疏译成巴利文,并且以巴利文写作了许多注释。所秉承的主要都是大寺派的观点,他写作的《清净道论》,将整个三藏要点整合,并参考了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注释书和史书而写成此论。
而此论写成的同时期,印度大部分的佛教学者都已采用梵文,巴利语佛教业已衰落,只有斯里兰卡和布德嘎亚的佛教僧人依然忠于巴利文。由于觉音尊者的努力,巴利语系的佛典古语学才又活跃起来。他于斯里兰卡大寺所著的《清净道论》,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

在这段时间中,大寺派僧人又写作了《岛史》,来记录斯里兰卡早期的佛教发展。《岛史》及其后的《大史》是记录斯里兰卡及南传佛教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此后,大寺派僧人逐渐取得优势。


— 现在与影响 — 

至巴辣甘波布(Parakkamabahu)王时,重新统一了斯里兰卡。他受他的老师舍利弗(Saliputta)影响,认定无畏山派及祗陀林派是异端,加以整顿,独尊大寺派。此后,斯里兰卡只剩大寺派一支传承。

南传佛教因其三藏及注释使用巴利语,故又称巴利佛教。也有人称为南方佛教,因为这一系统的佛教,是由印度恒河流域向南方流传,传到斯里兰卡,再传到东南亚,这些地区都在印度之南。如就所属部派来说,凡是信仰上座部佛法及皈依教团的,都可称为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如盛行中国云南傣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上座部佛教,流行越南南部的上座部佛教。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