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 尘 ◆ 道 ◆ 场
\
这些汉语词汇
居然都来源于佛教
\
②
|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盲人摸象为《涅槃经》卷三十二所载的一则故事。比喻对事物只有片面的了解,就妄下结论。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常用来比喻虚无缥缈的东西。《景德传灯录》卷十四载:“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有诗云:“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欲火形容情欲炽盛如火。《楞严经》卷八详示,其业因、业相、业果皆如猛火。
|婆心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禅门。有些禅师诲人不倦,絮絮叨叨,犹如老婆子饶舌,丛林中称为“老婆心”、“老婆禅”。今演为“苦口婆心”。
|解脱佛教指脱离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无碍。
|别具只眼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只眼”,慧眼,第三只眼——天眼,顶门具眼也。
|一尘不染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认识的六种境界。因为它们能够染污人的情识,故称六尘。不被六尘之中的任何一种所染污,就是一尘不染。
|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比喻人没有一丝牵挂。出自《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现在指人不穿衣服。
|一刀两断语本《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断,未称宗师。”意思是,虽能干净利落地判断是非邪正,但未能圆融一体,和光同尘,也称不上“宗师”。现比喻干净利落。
|一厢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说一个愚人到都城里游玩,爱上公主,相思成疾,几至命危。现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
|一笔勾破除一切尘缘。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袾宏(莲池大师)写了七首《一笔勾歌诀》:“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合称“七笔勾”。勾是涂去之意。“一笔勾”即“一笔勾销”。
|味同嚼蜡指修行人清心寡欲,淡于世味。语出《楞严经》:“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割爱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而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获得觉悟。
|自欺欺人佛经中以犯妄语者为自欺欺人,五戒之不妄语。
|臭皮囊皮革制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这句俗语源于《四十二章经》。佛把天仙美女视为盛满污秽之物的皮袋子,这叫做“不净观”,专用以破除淫欲。
|世界
|一弹指
|当下
|晨钟暮鼓
|觉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梵语谓路迦驮都(lokadhatu),原意为日月照临的范围,即佛教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四大洲,名为一小世界(亦含有地狱、天上等领域)又泛指宇宙,如三千大千世界和华藏世界。世含流迁意,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界含方位意,指十方(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的空间。《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后“世界”成为一个偏义复词,侧重于“界”的含义。“世界”成为常用语后,所指的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我们现在形容时光短暂常用“弹指一挥间”这个比喻。“弹指”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于印度梵语。《僧只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佛教用语,人能活着和感觉到的只有当下。当下就是现在的这一刻。
为举行法事时集众而用的法器。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用以悬挂钟鼓。因而晨昏撞钟击鼓已成为中国佛寺的一种传统。
“觉”,鸠摩罗什译作“道”,玄奘译作“觉”。佛家以开悟智慧会得真理为“觉悟”。现在指政治上的认识水平。
语本《景德传灯录》:“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空中楼阁
|醍醐灌顶
|心心相印
|伸手不见五指
|当头棒喝
|天花乱坠
|天龙八部
比喻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禅宗谓不立文字,不依言语,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现指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我们现在用来形容光线暗。其实,它本是佛教用语,出于《续灯录》卷七:“伸手不见掌。”这句禅语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见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观的虚妄分别与憎爱,因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是平等不二的。
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用棒,或用喝,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
佛教传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天上纷纷落下花来。现形容言谈虚妄、动听而不切实际。
|天龙八部
原为佛教用语,指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后被金庸用作书名。
|小品
本属佛教用语。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
|智慧
梵语般若(Prajna)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梦幻泡影
“梦幻泡影”源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幻觉,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转瞬即逝。
|口头禅
“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非常悠久,影响极为深广。自佛教创立以来,至今已经延续2500多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演说家”。他善于运用通俗、朴素的文辞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因事立说,寓理其中,引人入胜,教化众生。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佛教都是人类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欢迎大家一起继续探索。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