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窗 里 窗 外 】
\
让人茅塞顿开的
尴尬一刻
\
文 · 杰尔
\
我深信,
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的出现,
都教会了我们成长
和带给我们智慧。
听着徐博士对我的耳提面命,当下,我真的面红耳赤,呼吸都变得急促了,气息直冲脑门,身体根本不由自主,紧张已经完全占据了我的身体。每一次心跳都像是一次巨大的撞击,震得我的像乱麻似的没有头绪。手心开始冒汗,握住笔的手微微发抖着,我甚至可以感觉到笔尖在纸上划出的一丝颤动。
那一刻,访问现场的空气仿佛都快凝滞了。我看着徐博士严肃的表情,试图在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宽慰,但只有无声的责备和期待。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利刃,直刺进我的内心深处,迫使我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脑海中不断回响着他的声音,犹如一阵阵急促的雷鸣,打破了我原本的自信和从容。
“你为什么不追问下去呢?” 听到这句话时,空气瞬间凝固了,我张口结舌想要回答什么,却根本无言以对。徐博士对于我根据陈列在 A4 纸上的访问题目,逐条发问的行为很是不解,干脆直接打断了访问。
徐博士开始和我分享,作为一个访问的人,应该要抓住受访者的矛盾点或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向受访者提问。尽管他的语气略带严肃,不过并没有要追究的意思。简短几句话足以让我醍醐灌顶,而我就在极度尴尬的状态下,试着理解他分享的访问技巧,并尝试运用在接下来的访问中。
整段访问下来,我表现得手足无措又生硬非常。不过对我这个菜鸟而言,却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经验。在接下来的每一次访问中,我都会将这段经历牢记于心,不断提醒自己,试着及时捕捉受访者话语中的亮点,顺势而为,以追问出更深层次的信息。
每每回想起访问中途被“训话”的那一刻,我的惭愧之心还是会油然而生,但也多了一种成长的喜悦和对前辈的感激。那次的紧张、窘迫,仿佛就是让我展开记者职涯的最好安排,让我在那个特定的时刻,遇见了无私分享、愿意指教晚辈的前辈,接受了他智慧的教诲。
我即将踏入记者生涯的第十个年头,表现不算出色,不过这些年来积累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些意想不到的际遇,无论是无私指教的前辈,抑或是在“有毒”职场中夹缝里求生存,都在悄然塑造着我的人生轨迹。
人的一生,都会在不同的时段遇上不同的人与际遇。无论未来遇到怎样的挑战,我都知道这些因缘际会将继续引导我不断前进,让我在各种挑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我深信,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的出现,都教会了我们成长和带给我们智慧。
不晓得你的职涯中,是否也曾遇过让你尴尬,却又同时茅塞顿开的“面红耳赤”一刻?

\ 文 \杰 尔
曾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系与生命风景相遇,开启一扇又一扇的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