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色  琉  



致我们
生命中的月光


无明的背后

那轮明月从未离去

即使被遮蔽

依然不垢不净、圆满无缺



|济群法师

古往今来,有大量借月抒怀的诗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描写离愁别绪……

这些传诵千古的名句,至今仍会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的共鸣。但要小心,此时正在进入凡夫心的系统。

此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通过追问,引发对永恒的思考:明月什么时候有的?天地什么时候有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则是由月光带来的遐思:人间生死无常,世事兴衰变迁,可月亮始终那么看着。一代代的轮回更替,都不影响它到了初一十五,该下班就下班,该上班就上班。这是世人由月亮引发的感怀和思考。

那么,佛法智慧又是怎么认识月亮的?

禅宗祖师常把菩提自性比作月光,“心月孤悬,光吞万象”。月亮高挂空中,不需要任何立足点,同时可以朗照一切。我们的心月也是如此,它是超越根和尘的,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今晚的天空很清澈,看不到一片云彩。而当月光没有升起时,四周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这是代表无明的状态。处在这样的状态,就会对心灵天空出现的念头不知不觉,然后不知不觉地制造烦恼和业力,并在不知不觉中被烦恼和业力推着走。

但要知道,在无明的背后,那轮明月从未离去。即使被遮蔽,它本身还是不垢不净、圆满无缺的。当它显现时,可以照彻山河大地,让生命亮起来,让天地亮起来。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