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索  中  独  白    


一念之间

智慧越是深入的开展,在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每一念,都能够净除业障累积更多的功德,如此不但能够令众生获得短暂的安乐,以及解脱轮回的安乐,自己也一样是获得了成佛的究竟方向。

 

释继尊



有一人家,生活困苦贫穷,一家之主为了补贴家用,每晚到人家的菜圃偷窃蔬菜。

一天夜里,这父亲带着他的小儿子偷拔萝卜,忽然他小儿子轻声说:爸爸,有人在看你他爸爸吓说:人在哪里小儿子边说边指着上天回答:月亮正在看着你,不是吗小儿子的话,让偷窃的父亲愣住了。他放下了手里的萝卜,默默地牵着小儿子的手回家去了。他在想:偷窃是很大的罪业,应该是佛菩萨慈悲,透过小儿子的口,使我悔悟改过向善。小偷正途与途的抉择,只是在听话后一念之间而已。

其实那菜圃主人因为所种植的菜常被偷,当天晚上设法捕捉小偷。当他正想喊捉小偷时,听 到那小孩所讲的话,也愣在那里,也看着月亮。藉由月光,菜圃主人看到小偷,知道他是同村生活困苦的贫穷人家。看见父子俩默默地牵手离开,又抬头看着月亮,心头生起莫大感触。菜圃主人回家后,将所看到的事情告诉妻子,妻子对菜圃主人说:月亮不也看着你吗菜圃主人一夜未眠。第二天,菜圃主人到小偷家里说:因正逢蔬菜收成的季节,需要人手帮忙,除了拔菜工钱外,还可以给拿一些菜回家。对于如此温饱的机会,小偷当然答应了。当天晚上,小偷牵着小男孩的手,蹲在门口看着月亮,小孩说:你看月亮在笑同时菜圃主人也在自家看着月亮,对着妻子说:我从来没有感觉月亮一直都在看着,看着别人也看着我,看着别人在做什么事,也看着我的反应。你看,月亮在笑哩 

古人说,人常要发起三种心,即要发耻心,所谓知耻近乎勇,知道自己的过失,若不肯改,是件令人可羞可耻之事,佛法中说:不能决定远离贪痴,此将会促进一个人耻辱的行为;其次要发畏心,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即使我们所犯的过失是微细的,都是逃不过业力和轮回的,是故对事对理身口意应要戒慎,对不善行应具恐惧的心。如《大学》所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知错能改,则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因此造业不论久或近,惟以改为贵;再者应发勇心,人之不肯改,多是因循害怕而退缩,所以错误行为以后应振作奋发,当下就改。小的过失犹如芒刺在肉,要赶紧拔掉,大的 过失,就犹如毒蛇咬到手,要赶快切掉手指,不可有丝毫犹豫延迟的念头,以免贻害终身。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是故应当机立断一心向善,正念现前。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接触到美丑的外境,由于心流中还没有生起对治的道谛,促发烦恼的 因缘种子还是会在心流作祟,导致来世的轮回。

在轮回中,人一生的财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定,一直在变化。所谓的轮回是不仅一生生变迁,甚至每年、每月每周、每天、每小时、每一刹那当中也在变动。若在轮回中又不务正业受惑非法享受,受报中不但无法带来满足,还会贪得无厌使人一再地求取,重蹈覆辙,导致层出不穷的问题,人生变得凄惨不堪,生活忧虑,常处恐惧之中。

假如每一个人都能以慈心对待周围众生,从自己、家人、亲朋戚友乃至与我有缘无缘的众生,彼此之间不但不会伤害,甚至帮助及利益大家,如此在轮回的人生当中将都不会受到一切的伤害,反而因为彼此的转化正念而会获得安稳和快乐。所以一个人越坚固强化自己的慈悲心, 所有的众生便获得更多的福德与安乐。智慧越是深入的开展,在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每一念,都能够净除业障累积更多的功德,如此不但能够令众生获得短暂的安乐,以及解脱轮回的安乐,自己也一样是获得了成佛的究竟方向。反之,假如一个人不能以慈悲心对待其他众生,人生的出发点却是以自我来影响他人,他的每一念都在开始培养恶念的互动关系,欢乐与信念都被转移成苦恼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都是一味在追求自己的安乐,念念当中,是不会离开以贪,等其烦恼来转化他人的想法。切记,出自恶心的行为除了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其他众生。因此,我们的一生之中,最重要、最可贵的是培育善所缘念的善心所,展开慈悲心的练习,这是一切安乐的根源,这是为家庭日常的安乐,也是促进世界和平最重要的一环。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