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是我闻监狱经 |
监 狱 经 之 出 狱 篇
蓝衣囚犯
要从三千多位囚犯中推选四位“蓝衣囚犯”,
获选机会相当困难。
换句话说,“蓝衣囚犯”是众多囚犯中的“模范师”。
加影监狱里的“蓝衣囚犯”中,有3位是佛教徒。
他不愿多说入狱前的生活,因为一切都成过去,再谈也只是回忆。更不多说入狱后的生活,因为那种苦非言语所能表达。也不敢多想出狱的生活,坐牢后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仿佛没有明天,未来也太茫然。
只剩两个月就可以踏出这扇铁门重见天日,他很肯定再也不会旧地重游,因为他已经领悟到人生的意义。他没什么要求,只要不用再挨日子,有了佛法可以过得平淡心安。
他有信心只要不断的悔改向善,往后肯定不再犯错。自从成为佛弟子后,他将江湖义气的守信骨气运用在学佛上。那种改变及坚持向善的力量使他进步得相当快,连身边的人都发觉到。
留下清净种子
他说他不曾想过有缘和我在监狱相识,结果成了事实。他也绝不说:“早点认识三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而是:“有了善知识指引,还等什么?”
他知道自己做错,只有随缘接受死刑判决,遇到佛法后,就随因缘好好改过。如今没料到获宽赦,再过几年就可以回家。学佛不是为能早日“脱离死刑之苦”,而是要“摆脱烦恼束缚”,更不求奇迹出现免上绞台。但奇迹却免他一死,他不觉得有何特别,只叮嘱自己别重演过去的历史。宽赦后他更没料到被监狱推选为“蓝衣囚犯”,即是“行为良好受委替监狱服务,犹如办公室杂役那样可以自由行动”。
自从穿上“蓝衣蓝裤”后,在狱内随时都可以遇见他,每次碰面他都会对我肃立,不同的是合掌向我问好。他在监狱好忙碌,要处理许多事情,但不会忘记我的定期到访而趁机向狱官请假来闻法。如果太忙无法出席也会在监狱走廊碰面时请示佛法,他对学佛的坚持,不因自己不再是死囚,而是知道学佛意义在于对生命的领悟。
从他学佛的因缘,发现他真的随顺因缘来生活,学佛的本质应该如此才对,可以有不同的因缘去领悟,最重要的是一旦成了佛教徒后,这个决定是坚持不改并随缘尽力学习,必有成功一天。这一切是知见与心态的改变,而不是身份地位的转变。
在走廊与他相遇,我随顺问他:“就快出狱了,需要师父协助吗?”但他的回应令我感到如果没有依法来安住其心肯定茫然失措,难以面对不同的遭遇变化。他说:“父母亲等不及我出来已先走了,被抓进牢至今十多年只跟家人见过一次面,唯一的姐姐也不知所踪,我已无家可归。再说我也活不久,因为医生验出我是爱滋病带毒者……但不要紧,生命是要随缘接受、承担和面对每个因缘的呈现,在牢里反而感到心安无怨无悔的领悟生命意义。因为可以为监狱服务,留下清净种子和结下善缘。”
无愿何来恐惧
虽然患上爱滋病,但他依然随缘生活,狱官们也不会轻视他,他的行为表现令人赞扬,不会因病而革除他的“蓝衣囚犯”身份。
根据监狱的规则,被委为“蓝衣囚犯”是件光荣的事。而能当选为“蓝衣囚犯”必须经过四个阶段的观察期:即是“白领、红领、蓝领及蓝衣”,要从三千多位囚犯中推选四位“蓝衣囚犯”,获选机会相当困难。换句话说,“蓝衣囚犯”即是众多囚犯中的“模范师”。当时的“蓝衣囚犯”中,有三位是佛教徒。虽被推选为“蓝衣囚犯”,若有任何犯错,随时都会取消资格。欣慰的是这三位“蓝衣囚犯”自从接受佛法指引后,行为表现都受到认同。
无常不因为谁而到来,他的身体近来开始出状况,健康逐渐走下坡,还差两个月就出狱,但谁也无法担保明天会出现什么状况。那天我们约在一间房内面谈。他告诉我他不敢照镜子,因为那已经不是他。他还说:“开始是有点怕,但现在不再害怕,只要能随缘心就能安;无愿又何来那么多恐怖呢?”
一句“随缘无愿”的领悟,心安就在当下,我告诉他:“那我们就随缘吧,出狱时我会迎接你的!”他笑笑回应:“那就看因缘吧!”
文 / 开 照 长 老
开照比丘,196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怡保,于1987年在槟城洪福寺出家,再到泰国受比丘戒。1987-1990就读于马来西亚佛学院。现任马来西亚沙巴寂静禅林长老团成员,并身兼新加坡护法苑的宗教导师。
1988年开始走入木寇山槟城的监狱,与囚犯谈话、讲经。四年后,在一群死囚的要求下,他来到了加影。每周一早上九时,他将准时出现在加影监狱。在几十年的监狱弘法,他的慈悲不知软化了多少身陷囹圄,手脚戴着重重镣铐的硬汉子,进而皈依佛教。
开照法师除了到监狱弘法, 也常被邀请到国内各大专院校主持佛学营及举办静修营、禅修营、护法营、短期出家体验营, 渡化青年学佛。他的连珠妙语源于他的慈悲和智慧的修持,更来自他非凡的关怀人间的丰厚阅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