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  众  之  旅    


有益的修持

佛法的听闻学习,能使我们理解生起不能安忍的过失。假如我们对现前的善恶境不能见到过失后所产生缘由的时候,即会因为事情和人不能忍受而行嗔恚,这个动作只能摧坏长久以来所积集的善法功德,而招引强烈性痛苦的果报,亦能破坏后世可爱的乐果。

 

释继尊



在生活上,所谓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的修持,是以菩提心为道业之增上。

当我们的心不在安忍的状态时,又有人在这个时候对我们作出语言伤害的事情,我们是容易生起嗔恚心的。嗔恚心起于“我见”、“我的所有”两种观念,所以生气了。但如果我们能够从现象真实的角度去思惟,清楚知道每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出在人与人之间彼此造了业因的关系,才有当下的后果时,我们便会见到每每有情识害有情识,或是无情识伤害有情识的实事存在时,我们只会对有情识所造成的伤害产生嗔恨,而对山河大地,地水火风无情识造成的伤害不产生嗔恚怨器。有嗔恚怨器的无明愚痴生气,是会因而作出种种恶行。生气是因为无明,恶行是因为嗔恨,到最后的人与人之间的造业现象,是难于清楚谁有过失,谁无过失?无论是生气还是恶行,须要清楚的是每一个人的嗔恨是因无明而起的,自己的嗔恨也同样是因为无明的关系,其实都是在行恶行,无法分辨谁有过失,谁无过失。倘若我们能如此思惟我们被伤害的缘起,是因为种种业因的关系,生气及所生起的报复心,是会因为清楚而逐渐化解了。

佛法的听闻学习,能使我们理解生起不能安忍的过失。假如我们对现前的善恶境不能见到过失后所产生缘由的时候,即会因为事情和人不能忍受而行嗔恚,这个动作只能摧坏长久以来所积集的善法功德,而招引强烈性痛苦的果报,亦能破坏后世可爱的乐果。但,我们如果能在现前的善恶境上见到了过失造的起点与归向,便能清楚的见到内心在遇境时的起伏,也就是不能感受寂静、调柔,之后便会在破坏先前所有的喜乐,对喜乐之事以后再也得不到,内心会是一直处在狂乱中,并致使亲友远离等等事发生,过失众多。如果我们对已经生起的苦,有消除的办法,则不会心生不欢悦;但倘若对事情只有苦而没有解决的办法,即使心不欢喜,也没有益处反而会有过失。又如果我们太娇生惯养,虽是小苦也会极难堪忍,所以若能远离娇嫩的习气,纵使是遭受大的痛苦也能够忍耐而远离嗔恚。

佛法中说,无嗔无苦即是具有解脱的功德,遭苦知苦而心无嗔是能增上除慢的功德,苦逼能离嗔而希求安乐为善施为善缘,便是欢喜修善的菩提心功德。

学佛要从净信佛法僧三宝功德中,希求得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神力的加持,这加持力是必须从听闻思惟十二部经,即契经、重颂、孤起颂、譬喻、本事、本生、未曾有、授记、方广、论议、缘起、自说,进一步灭恶业果,修善业果,并广修菩萨之六度万行,而有所体验的建立菩提心。再从菩提心中通达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最后证得大菩提佛果。

当我们都能以正念来观照这些殊胜的利益,面对善恶顺逆修学环境时,便能使内心减缓受到负面行为和业障的影响,或是所有的负面行为和业障都将被根除。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