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弃恶
活出自己
——当男孩遇见狐狸的
现代寓言
文|心然
他最终选择同理心看待他人。
他的决定让他拥有更好的“果报”
——心灵的清安与自在……
前阵子看了台湾近期蛮热门的电视剧《不够善良的我们》,不久后很巧看了另一部台湾电影《老狐狸》。而这两部电影都不约而同在探讨“善良”的课题,到底何谓“善良”?如何定义“善良”?而“善良”的界线又如何界定?
对“善良”的具体认识
在谈 “善良”这议题,我想到童年某个回忆:那时住在木屋区,经常有一位捡破烂的中年妇女会不定期来收旧物件。母亲常会收集一些玻璃瓶与纸皮交给她卖,都是免费提供。她有两个儿子,大的俗名叫做“阿早”,小的叫“阿迟”,她每次都会带其中一个儿子来帮忙。印象中两兄弟大概十七八岁左右,精神方面有点异常,反应比较迟钝,爱自言自语。
记得有次中午,几位邻居在我家与母亲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落在捡破烂的妇女身上。其中一位邻居说对方为孩子取错名字,一个叫“早”,一个叫“迟”,结果两个孩子先后出问题,然后其他几位邻居跟着起哄:有些说是前世造的业,有人说更要多积福行善等等……我清楚记得当时母亲温和的回应:人家两个儿子有问题够可怜的,我们说些别的好了……于是话题告一段落。其实母亲没读过书,但那刻觉得母亲特别善良,并对“善良”这个词有了具体的认识。
电影《老狐狸》像一则“小男孩遇见老狐狸”的现代寓言,背景是八十年代的台湾。导演萧雅全成功拍出那年代的情怀与氛围,而电影在去年的金马奖获四项大奖成最大赢家。
小男孩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极度善良的人,默默工作,努力存钱准备买一间屋子。小男孩一直崇拜与尊敬父亲,父亲是他的偶像。但随着一场“股市风潮”,屋价一夜间狂飙,父亲所存的钱跟不上市价,购屋的希望随之落空。小男孩顿时变得很沮丧,而就在此刻他遇见了“老狐狸”……。
老狐狸是当地的黑道老大,拥有无数的房业与财富,小男孩所居住房子就属于他的屋产。小男孩从父亲与老狐狸两人身上看到两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前者常为别人着想,宁可自己吃亏,后者则只为自己设想,不顾他人死活。
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
小男孩的父亲会将丢弃的“利物”用报纸包好,免得收垃圾的工人被割伤;孩子诞生的那刻,在医院的电梯他会提醒太太别太兴奋,因里面或有家人刚离世的家属(正巧老狐狸母亲在医院刚离世,他就在电梯里);小男孩邻居(男主人)因股市大跌投资血本无归而自杀,老狐狸受小男孩哀求愿将房子“便宜”卖给他门,但小男孩的父亲知道对方更需要房子而主动转让给对方……这一切显示小男孩的父亲心地何其善良。
属于“强者”的老狐狸劝告小男孩,与强的人在一起会变强,与弱的人在一起则会变弱。他教导小男孩断绝同情有三种方法?第一:喝冰开水;第二:闭上眼睛;第三:告訴自己,关我屁事!于是小男孩借助老狐狸的力量报复了以前曾霸凌他的同学,体会到权力带来的好处与身为强者的霸气……其实老狐狸也有其“可伶”一面,当年他就是没屋瓦遮顶的穷孩子,母亲因捡破烂被割伤患破伤风而死,儿子因不认同其作风选择去国外结果客死异乡,老狐狸想在小男孩身上寻找一些慰藉……
小男孩曾鄙视父亲的善良,觉得父亲怯弱无能……但他始终留着父亲善良的血液与基因,最终拒绝了老狐狸的“强者哲学”……
电影末端,小男孩长大后成为成功的建筑大师,但他依旧会细心地把美术刀片包扎好才丢入垃圾桶,也同时养成喝冰开水的习惯。他在父亲与老狐狸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中取得平衡,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依旧善良关怀弱势但却不怯弱乡愿……
《老狐狸》像描述一个男孩的成年礼,他最终选择同理心看待他人。他的决定让他拥有更好的“果报”——心灵的清安与自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