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第一次开示
说了什么?
整理|一如 · 图片|普普
佛陀的时代,一些人坚信唯有通过苦行方能达到解脱。循此信念,佛陀严格地进行了六年的苦修,然后发现这样的苦修是徒劳无用的。于是他放弃苦行而选择了中道。他的五个同伴-憍陈如(Koṇdañña)、额鞞(Bhaddiya)、跋提(Vappa)、十力迦叶(Assaji)、和摩诃俱男(Mahānāma)一见如此,随即对他失去信心而远离了他。佛陀完全觉悟后,决定把正法首先教授给他们。
当这五个昔日同伴见到佛陀靠近时,决定给他一个座位因他毕竟是国王的儿子,但却不再向他致敬。然而当佛陀越走越近时,他那无限的爱、慈悲与脸上的光辉吸引住他们,因而对佛陀表达了全然的礼敬。
在开示的最初,佛陀说明修行人应避免两种极端情况:
1. 放纵自己感官上的享受。这会让人沉沦世间的声色欲乐,于人无益。
2. 坚持苦行。这会让人极端受苦,于人无益。
佛陀除去了这两种极端的方法,并发现了一条可以导向涅槃的中道,也就是八圣道。
1. 正见 (sammā diṭṭhi)
2. 正思惟 (sammā saṅkappa)
3. 正语 (sammā vācā)
4. 正业 (sammā kammanta)
5. 正命 (sammā ājiva)
6. 正精进 (sammā vāyāma)
7. 正念 (sammā sati)
8. 正定 (sammā samādhi)
|四圣谛
其后佛陀详细解说了四圣谛,这也是开示的核心。
1. 苦谛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忧、悲、痛、恸、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2. 集谛
正是这个贪爱造成轮回,为享乐、欲望所缚,以及四处寻求感官享受。亦即对感官享乐的贪爱,对无尽的轮回的贪爱,甚至是对灭亡的贪爱。
3. 灭谛
它是贪爱的完全消失、灭尽、舍离、放弃,自它解脱、无着。
4. 道谛
也就是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