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闻·串·烧 

长江上最神奇的风景——

洪水冲不倒700年观音阁






“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许多鄂州人都能吟唱这首古老的民谣,并有不少关于观音阁帮助人们平安度过水患的传说,传递出洪魔袭来时观音阁能伏波安澜、化险为夷的美好愿景。

观音阁最开始建于宋朝,在元朝时重建,明清多次重修,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经历多次大洪水,依旧岿然不动,稳稳立于长江中心,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建在距江岸约300米的巨大礁石之上。

这块礁石盘桓江心,石势嵯峨,蜿蜒起伏,如龙蟠雄踞,故名“龙蟠矶”。观音阁坐东朝西,长24米,宽10米,高14米,基座约为1米,是用条石垒成的。阁身是用红石和青砖砌成,整座建筑跟龙蟠融为一体,非常巧妙。2006年5月,观音阁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阁能在长江中心屹立700多年,跟整体的建筑有关。俯瞰观音阁,龙蟠矶和观音阁就像一艘大船,在浩瀚的江面劈波斩浪。龙蟠矶就像船舷一样,既减缓水势,又顺势泄流;观音阁的受水面建了一堵坚固的弧形石墙,这道挡水墙能保护建筑主体免受洪水的正面冲击。
据说观音阁有“三趣”,分别是古井、老树和神鳖眼。古井位于观音阁正厅观音圣像璧后,井水长年清澈不枯;植根于观音阁旁观澜亭边红石水域的老树,原本已经枯死,近年竟死而复生;观音阁迎浪矶背上的两个凹臼,传说是阁底神鳖的眼睛。早先两个凹臼一个出油,一个出盐,但一个贪心的道人想将凹臼凿大,结果戳瞎神鳖双眼,从此油盐不出,观音阁也不能随潮涨落了。

远眺滔滔洪水中的观音阁,你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在狂流中屹立的雄姿,更能深深体会一种饱经磨难而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

观音阁悬于水流湍急的长江之中,所处位置环境十分特殊,为了确保游客和文物安全,政府关闭了游客参观通道,不向公众开放,这也给它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