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薯片等超加工食品与众多健康问题有关;而尝试放弃它们就像戒烟一样困难。

【 健 康 人 生 】


香烟一样,

薯片包装上也应强制

贴上危险警告



有谁没体会过掏空一大袋薯片或甜甜圈吃到撑呢?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种现象并不是意志力不足所致,而可能是“超加工食品成瘾症”的结果。

有些人容易对高度加工食品上瘾,因为它们会引发渴望,造成强迫性食用,还有其他与香烟或酒精使用障碍相关的特征。事实上,多达20%的成年人和15%的儿童与青少年都有超加工食品成瘾的迹象。

超加工食品从工业化工厂生产出来,而不是奶奶的厨房;它们的配料经过改造与组合,脂肪、糖分及/或盐分含量都会增加。研究食物成瘾的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心理学与脑科学教授埃文·福曼(Evan Forman)说,它们还加入了多种别的香精和增强剂,因此非常有诱惑力,让人难以抗拒。

这类食物包括包装零食、即食早餐麦片、大部分快餐、大批量生产的面包与甜点、鱼类和肉类重组制品(如香肠、热狗和鱼条)、无酒精饮料、冰淇淋和糖果、以及陈列在杂货店中间货架上的许多别的包装食品。据估计,它们构成了美国人总热量摄取的60%。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出于自由意愿决定吃什么,但我觉得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福曼说,“这些食物是如此强效地激活了我们大脑的奖赏系统。”

5月中旬,三十多位国际专家齐聚伦敦,参加国际食物成瘾共识大会(International Food Addiction Consensus Conference,IFACC),他们发现,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们会对超加工食品上瘾,并且无论有无进食障碍(如暴食症),皆可出现成瘾(不过有进食障碍的人受影响更大)。


触动大脑与肠道的扳机

20世纪80年代的大鼠研究显示,当大鼠压下操纵杆以获得食物奖励的时候,它们脑部多巴胺奖赏系统的活跃程度显著上升。这与它们自行接受可卡因注射时的反应一样(尽管没有后者那样强烈)。自那以后,有关特定食物可导致成瘾行为的想法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

而过去十年,随着美国肥胖率激增到42%(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黑人或西班牙裔),科学家开始评测食物环境中的何种变化是可能的诱因,结果发现,超加工食品成瘾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阶段,能否生存下去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动力离开家寻找各种肥美甜腻的食物。通过演化,身体针对这一行为推出了令人舒适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

“在一个充斥着超加工食品的食物环境下,大脑把有害的物质与对生存有利的那些弄混了。”注册营养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食物成瘾方面的研究员大卫·维斯(David Wiss)说。他也参与了本次伦敦大会。

超加工食品“用一种快得反常的方式输送了高过平常的剂量,通常还是高出常规水平的奖励成分组合。”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心理学教授、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阿什利·吉尔哈特(Ashley Gearhardt)说。

除了大脑内的化学物质,近期研究还涉及到了肠道菌群。对超加工食品上瘾的大体型人群更可能具有与其他成瘾倾向人群类似的菌群。

与烟瘾齐平
吉尔哈特认为,渴望是成瘾的一个关键特征,在超加工食品中很常见。她说:“你不会特意开车去找一颗西蓝花,但人们却会说:我渴望来份脆皮奶油甜甜圈,所以开了40分钟车——哪怕已经没油钱了——只是为了在停车场里吃掉一整盒甜甜圈,尽管我还有2型糖尿病。”
戒断症状是成瘾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福曼参与合著的一项研究进展于5月发布,找到了抑制超加工食品摄入引发戒断症状的初步证据。
“你可以观察到,停止进食这类食品时,大鼠牙齿打颤,人则抱怨头痛、疲乏和易怒……程度之严重让我惊讶。”福曼说。
吉尔哈特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把1988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报告中用于判断烟草产品是否具有成瘾性的标准应用到了超加工食品领域。结论是这些食品满足了全部条件。
吉尔哈特发现,超加工食品能引发强迫行为,她引用了此前研究中的发现:肥胖大鼠无视基础餐,却冒着电击风险去获取工业化生产的蛋糕和巧克力。
这些食物提供了充分的奖励,足以驱动重复摄入。此外,它们还能起到转变情绪的效果:进食这类食物之后,大脑的“欣快”得分(医学上指兴奋喜悦的精神和情感状态)与吸烟者注射尼古丁后的水平接近。
由于超加工食品被制成各种复杂的口味,科学家还不清楚其中的成分是否全部具有成瘾性。
他们确切知道的是,食品公司借鉴了香烟行业的经验,尤其是当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lip Morris Companies)在上世纪80年代末收购了两家食品公司,组建起卡夫食品(Kraft General Foods,现名卡夫亨氏,即Kraft Heinz)以后。研究人员发现,专业人才与各项资源就此转移到了食品企业,在如何向少数群体营销产品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既不健康,又容易过量
大量食用超加工食品已被证实会导致数不清的健康问题,包括提高心脏病、2型糖尿病、肥胖、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和多因素致死风险。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摄入更多此类食品的儿童的胆固醇与血糖水平更不健康。
体重的增加往往是吃这类食品带来的,同时也因为你很容易超出计划进食。研究选取了20人,随机分配他们在两周时间里进食超加工或未加工食品,并告知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超加工食饮食组每天摄入的热量比另一组多500大卡。
而体型偏瘦的人也会上瘾。“‘正常体重范围’甚至体重偏低的人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维斯说。他们可能去体育馆锻炼,消耗了额外的热量,也可能缺少长成大体型的基因。
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人们对这些浓郁的风味和口感开始熟悉起来,对全食品(指未经加过或尽量少加工的食品)的满意度则随之降低。
“真正的后果是,我们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将对扁豆和西蓝花完全丧失兴趣。”维斯说。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联系了主要食品公司卡夫亨氏、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和联合利华(Unilever),请他们发表评论,但只从其行业协会——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Consumer Brands Association)那里得到了一条回复。

“妖魔化即食食品会限制营养食品的获取,并导致回避营养食品的行为,”这份回复如是写道,“为消费者提供清楚明了的营养信息并维护他们的选择权,以便他们为个人健康目标做出正确决策,这应当是公共卫生指南的优先事项。”协会还指出,“超加工”这一概念缺乏清晰的定义,“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困惑。”

拿回控制

清晰的营养信息也是吉尔哈特所想要的,她希望食品外包装上也能像香烟那样按规定强制带上警告标签。

但在这一条件达成以前,消费者仍然只能靠自己甄别,因此应尽量选择非天然成分最少的食品。吉尔哈特说,停止向儿童营销超加工食品同样至为重要。

超加工食品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非常方便。你可以从自动售货机和加油站买到它们;而且,当你没时间用原材料做饭,吃快餐似乎就成了明智之举。

也正因此,吉尔哈特梦想着有一天,当地厨师能每周向人们派送全食品菜肴,由健康保险公司提供补贴——他们现在正为超加工食品带来的疾病买单。

如何对重度食物成瘾者进行治疗是一个开放讨论的问题。一些人提到GLP-1类药物(例如司美格鲁肽)非常有效,使用者称,它们削弱了对超级适口食物的渴望。(这类药物的注射也能减少对酒精的渴望,佐证了一种常见脑成瘾路径概念。)

维斯参与合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周参与小组活动、执行全食品饮食计划、同时伴以个性化教育与心理支持卓有成效,提供了效用方面的初步证据。

“这种方案与传统的告诉人们怎样做的饮食建议很不一样……如果你没成功,就得更努力地尝试。它所提供的帮助基于一种假设,即这种成瘾是一种大脑功能紊乱,需要不断更正行为、加深理解、获取社区配合,所有这些共同支持大脑重新布线。”维斯说,

吉尔哈特乐观地认为,与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超加工食品的危险也会得到广泛的认识。

“吸烟过去曾那么普遍,成了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至于我们一度对人们吸烟致死的事实麻木不仁,”吉尔哈特说,“我想,面对超加工食品,我们一样会迎来觉醒,然后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撰文:Meryl Davids Landau

译者:绿酒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