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 尘 经 典 8 4 0 0  ]

纵然有千佛曾经来过
《佛说老女人经》:
生从何来 死从何去

 · 葛丽斯

- - - - -


[ 大 乐 净 土 ]
亲爱的外婆,您听到了吗?
原来,我们以为的老病死爱别离只是一场颠倒梦想的误会,
生命的究竟真相其实是“无老死亦无老死盡,
无苦集滅道,无智亦无得。” 。
亲爱的外婆,相信您定将往生阿弥陀佛净土,
速证菩提,有朝一日,
我们一定会在大乐净土再次重逢。


两千五百年前一位贫穷的老妇人向佛陀叩问“生从何来,去至何所?”从而开启了《佛说老女人经》的扉页,2012年5月,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台湾与我们分享了这个美丽的故事。 
《佛说老女人经》包含了佛陀给予毗舍离(Vaisali)城中一位120岁老妇人的教授。当她遇见佛陀时,她提出了关于生老病死、诸蕴、诸根与五大元素等是从何而来又去至何处的疑问。为了回答她的问题,佛陀给予了深邃的“空性”教授,并藉由几个精巧优美的例子来加以阐释。简要说来,佛陀在此宣说了一切现象皆由因缘聚合而生,没有任何现象能够自行生起,并没有所谓单独存在的现象。在听闻佛陀的教授之后,这位老妇人了悟到甚深的真理,而她的疑问以及对于自我的攀缘、执着也都被消除了。(1)
优雅语言  智慧光芒
决定读《佛说老女人经》,最主要的缘起是外婆,我亲爱的九十六岁的外婆在农历羊年新年到来之前,突然因摔跤而中风,于马年腊月十八迅速往生了。所以,当我阅读《佛说老女人经》时,外婆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样子总是浮现眼前。亲爱的外婆,现在的您在哪里,一切都好吗?您是否知道,您的外孙女因为您的死亡而终于去读这部短小精悍的经典佛经了,这是您此生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特别的礼物吗,笃信佛法的您知道我读佛经一定会很高兴吧。
春节回乡省亲前,我从www.84000.co 网站上免费下载《佛说老女人经》英文版The Questions of An Old Lady 到我的Kindle,旅行途中用零星的独处时间读完。
如其他许多佛经一样,《佛说老女人经》开篇,用优美平实的语言描述两千五百年前,佛陀行至今天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省的毗舍离城(the city of Vaisali) ,遇到一位以收集干草为生、衰弱贫穷、已一百二十岁的老妇人。当老妇人远远地望见身心调伏、庄严审慎、宛如金色圣画中的人物般闪烁着明亮清晰光辉的佛陀时,心中立刻升起信心充满虔敬。
这让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得遇上师的情景。第一次单独拜见上师时,也是如此,上师远远地站在我眼前,微笑地看着我,优雅庄严、浑身散发着独具的慈悲智慧之光芒,于我而言,他就是真佛。纵然有千佛曾经来过,但,是他把佛法带到了我的面前;是他教导我佛法的正见;是他让我对佛法生起信心,燃起追随佛陀之道的渴望。
每次读佛经,我总是很爱读开篇的描述,而每每读到如《金刚经》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开篇词句时,我都很感动。想想看,在佛陀初转法轮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身处末法时代的我们,依然可以有机会,成百上千人聚集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听闻大德说法,一如当年的“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样,这是何等的福报啊。
生死大问  觉醒之路
正如尊贵的宗萨钦哲仁波切2012年在台北教授《佛说老女人经》时说的那样,“我们应该认为自己是何其幸运因为我们可以得遇这位伟大人物的慈悲智慧之语(2)”。
仅读开篇对老妇人的描述时,我以为她与我的外婆一样是位再平凡不过的众生,可当她一开口向佛陀提问,立马让人震惊,因为她的问题竟是:
“O Bhagavān, where does birth come from? Where does ageing come from? Where do they go? O Bhagavān, where  does sickness come from? Where does death come from? Where do they go? O Bhagavān, where does form come from? Where do sensation, notions, formative factors and consciousness come from? Where do they go? O Bhagavān, where does the earth element come from? Where do the water element, the fire element, the wind element, the space element and the element of consciousness come from? Where do they go? O Bhagavān, where does the eye come from? Where do the ear, the nose, the tongue, the body and the mind come from? Where do they go?”
“噢,薄伽梵,生从何来,老从何来,它们去向何处?噢,薄伽梵,病从何来,死从何来,它们去向何处?噢,薄伽梵,色从何来,受想行识从何而来,它们去向何处?噢,博伽梵,地大从何而来,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从何而来,它们去向何处?噢,博伽梵,眼从何而来,耳鼻舌身意从何而来,它们去向何处?(3)
这简直是​​天问,生死大问哉!

(1) 摘自悉达多本愿佛学会制作的MP3光碟。
(2) 注:宗萨钦哲仁波切讲的英文原文为'We should consider ourselves so fortunate that we have encountered the words of the wisdom and compassion of this great being',文中译文为作者擅自不准确翻译。
(3) 此文中所有中译文均为作者的自译,并非官方正式译文。
[  他 是 真 佛  ]
于我而言,他就是真佛。
纵然有千佛曾经来过,但,
是他把佛法带到了我的面前;
是他教导我佛法的正见;
是他让我对佛法生起信心,
燃起追随佛陀之道的渴望。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无处可逃的境遇,无论高低贵贱贫富,没有人可以免受生老病死之苦。想到外婆生前最后几年,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她一点一点地衰弱,看着她从耳聪目明到视听不清,看着她每一次困难地起身坐下、步履维艰,看着她在此生最后的日子里饱受病痛的折磨,她的精神受困于这副越来越沉重衰败的身躯,外婆也常常质疑继续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
渴望追寻  生命实相
也许每个人都是从思考生死大问开始觉醒之路的吧。十年前,我挚爱的舅舅因肝癌医治无效而死于五十岁。我清晰地记得那个夏日的清晨,外派在北京的我接到爸爸的电话,告知舅舅已经于前一天病逝于家乡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死亡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人在他身边,因为根据医院的规定探访亲友在重症监护室内不能逗留太久。舅舅孤苦的去世过程让我开始追问死亡,他是在一种什么状态下孤零零地走向死亡的,他害怕吗,痛苦吗?
死亡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真的像过去我所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说的那样是永远的结束吗,万一不是最终的结束呢,我们可以对死亡有所准备吗?正是对死亡的思考和追问引导麻木的我开始思考生的意义,开始渴望追寻生命的实相与真理。
面对老妇人的叩问,佛陀巧妙地用柴枝摩擦生火的例子来为她阐释所有现象都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当因缘聚合时现象生,当因缘耗尽时现象灭,它们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然后,佛陀又用鼓声产生的例子向老妇人进一步阐释了“空性”。鼓声的产生有赖于木头、做鼓蒙的皮革、鼓槌和人敲鼓的力量,当这些因素都聚合时,鼓声就会响起,可仔细分析看,鼓声既没有存在于木头中,也不存在于皮革里,也不存在于鼓槌或人的手中。然而,由于这些条件的聚合,它被命名为“鼓声”,而这个“鼓声”是性空的,所有现象也都如此。
这是多么深奥广大的教授,读及此,我想到《金刚经》的那句偈——“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我们由于愚痴而深以为是的世界不过是我们执着地在性本空的现象事物上添加的种种标签而已,而我们执着于斯,深信于斯,进而任由各种期待恐惧假设不断交互作用就产生了旋转不止的轮回世界。
正当我惊讶于这位又老又穷的妇人何以问出如此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天问时,佛陀的大弟子阿难代表我们问出了心中的疑问:“Bhagavān, why have you taught such a profound Dharma    
discourse as this?”
“薄伽梵,您为何向这位妇人教授了如此深奥的佛法?”
见即得解脱莲师像
秘密修行  转化自心 
在《佛说老女人经》的最后,佛陀借着对阿难疑问的回答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因缘。原来,此老妇人做过佛陀五百世的母亲,在每一生中佛陀都为他的母亲集聚了无量的功德,而他的母亲也藉由心中渴望与儿子一样获得证悟的发心而累积了无量的福德,因此得以在这一世听闻甚深教法而证悟成佛。
以前,每当我从典故或大师的教授中读到类似只因发愿就累积无量福德的说法总是将信将疑。可这一次,因为外婆的往生,我开始相信仅仅因为发愿和随喜就可以累积无量的福德。就在外婆往生前四个月,尚在我家居住的外婆在即将离开我的家返回故乡时,无意间看到了我随身携带的见即得解脱莲师像,视力已经减退的外婆看到之后无比好奇又欣喜地问:“这个小孩是谁,长得真好看啊!”,我告诉她是莲花生大士,一位大佛菩萨,她马上要求:“可以把这个照片送给我吗?”,我当即同意,并告诉她可以拿回家供在房间的佛桌上,会有无量加持。我以为已经老糊涂的外婆只是一时兴起率性为之,可当我得知她病危飞回家乡,一走进她生前住的房间,赫然发现她虔诚地供奉在佛桌上的我给她的莲师像时,眼泪夺眶而出,原来外婆如此信任我的话,对莲师自然生起如此的虔敬心。外婆何其有福报,选在一个极为殊胜的日子往生,身体在较长时间保持柔软,而且还意外地第一时间得到几位大德为她修法超度,更在善友的帮助下及时为她在菩提迦耶供灯。我想这都是外婆生前数十年如一日地持咒行善对诸佛菩萨的虔敬而累积的福德所致,原来,我们的修持真的会带我们去到想去的地方。
听完佛陀的解释,阿难继续问:
“Bhagavān, why is she poor in this way?”
“薄伽梵,(既然她曾为您的母亲五百世)那为何她(此生)如此贫穷? ”
佛陀继续回答阿难的疑问,原来,在佛陀成佛之前行菩萨行的某一世,佛陀想要出家,那一世作为佛陀的母亲的此老妇人由于自身的执着而不同意儿子出家,佛陀因此每日绝食一餐,后来老妇人最终同意他出家。但正是由于这个业力的成熟而致使此老妇人此生如此贫穷。
[  隐 藏 自 己  ]
此段佛经给我很大的触动,
原来家人如果反对阻挠我们修行佛法会造下如此恶业。
我更加明白,
为何上师要求我们这些初学者不要四处宣扬自己在修佛法,
最好把自己隐藏起来,秘密修行。

此段佛经给我很大的触动,原来家人如果反对阻挠我们修行佛法会造下如此恶业。我更加明白,为何上师要求我们这些初学者不要四处宣扬自己在修佛法,最好把自己隐藏起来,秘密修行。倒不是佛法有何不好需要隐秘,主要是我们这些初学者不可能一开始就完全如法而行,而我们的家人亲人朋友如果对佛法没有正见,往往会因为我们的不如法而加深对佛法的误解,反而低估远离佛法,甚至阻挠我们修行,这会大大毁损他们的福德,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真心渴望众生皆成佛的人最最不愿意的吧。所以,应该如上师教导的那样,佛法是用来训练和转化自心的,不是拿来炫耀增长我慢的,我们默默地转化自心就够了,当我们的身语意真的因为修行佛法而有好的变化时,才可能启发身边的人转向佛法。
听完佛陀的教授,老妇人喜悦地说:
“O,Bhagavān, after hearing these teachings I realize that there is no ageing, no poverty, no happiness, no sickness, nor is anyone ever ill, wealthy, or poor at all. I am freed from the notion of a self.” 
“噢,薄伽梵,听闻了这些教法,我知道无衰老无贫穷无快乐无疾病无富有,我已从“我”的概念中解脱出来。”
读完总共仅二十页的《佛说老女人经》英文版,合上Kindle, 我心中感恩而欣慰。我要深深向84000(4)致敬,感谢他们的远见,感谢所有译者的心血和努力,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可以随时免费享受阅读英文佛经的喜悦和启发。这部精炼的佛经教授的是我平常难以理解的“空性”见地,可通过此经中几个巧妙生动的例子,至少让我开始在智识上理解何为“缘起性空”,希望不远的将来我可以在经验上体悟到空性。而且,阅读这部佛经,在很大程度上抚慰了我失去外婆的伤痛。其实,从很多征兆来看,外婆走得很好,可我由于自身情感上的执着而暂时无法接受和习惯她往生的事实。当读到此经最后,读到一百二十岁的老妇人因为听闻佛法而从“我”的概念中解脱成佛时,它提醒我,外婆也终将得到究竟的自由解脱,它也提醒我,应该从“我的外婆死了”的概念中解脱出来。
亲爱的外婆,您听到了吗?原来,我们以为的老病死爱别离只是一场颠倒梦想的误会,生命的究竟真相其实是“无老死亦无老死盡,无苦集滅道,无智亦无得。” 亲爱的外婆,相信您定将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速证菩提,有朝一日,我们一定会在大乐净土再次重逢。

(4)【八万四千•佛典传译】是专业的非营利组织,以玄奘的精神,结合了全球僧俗的力量,致力将佛陀的所有教法翻译成现代语言,免费流通世间!其中文官网为:http://84000.co/ch
(葛丽斯写于二〇一五年农历正月十四)
想进一步了解84000的译经工作,请浏览官方网站:http://84000.co/ch
取自《慈悲》第89期
欢迎订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