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 · 别 · 报 · 导  ]

·
仁波切有任何讯息给予大马读者?
“每星期回家吃晚餐三次,这样你就会更富有、更健康与更开心。回家吃饭可以帮助你节省,让你更富有;自家煮的饭菜没有味精,会让你吃得更健康;与家人一起吃饭可以增进感情,让你更开心。”
·
文字整理  ·  黄慧燕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很高兴来到吉隆坡开示,而马来西亚是第一个他外出参访的国家,这里有他许多朋友。

今晚要讲“佛法、金钱、权力”这个题目,其实是为了钩牵大家到这里来听。因为在现今的时代,佛法好像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聊的课题。很多人认为佛法是给那些快要死掉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想出一个吸引人的课题,而其中漏掉了更吸引人的题目,也就是谈“感情”这个课题,相信会吸引更多人来听。

“权力、金钱、感情”,谁不希望具有这些东西呢?做为一位佛法追随者,应该是要放弃权力、金钱及感情而去追寻真理。但做了54年佛法追随者的我必须忏悔,我并没有把它做得很好。

你们当中有谁认为真正能放弃权力?虽然我并没有热切希望要做到像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拥有非常大的权力,但我喜欢去影响、驾驭他人,喜欢人家听我的话。

把快乐控制权交别人

至於“感情”,我本人也是非常执著感情,因为我觉得寂寞。我喜欢有人来跟我分享调慢“鸡皮疙瘩”的音乐、我喜欢我的朋友从不知名的地方打电话给我。像这些权力、金钱及感情是十分难於放弃的。

特别是像我这样地位的人已经被权力所“腐化”。通常这种“腐败”是从很小的地方开始。例如被人家服务,这个水果被剥了皮放在碟子里然後供养我。而过了几年後我开始会抱怨,这个盘子没擦乾净,然而事实上从我出生到孩童时期甚至连擦碟子的毛巾都没有。像这样下去,很快我可能又会去抱怨没人给我烫内裤。

我想在这里做个简单的分类。我们必须要有快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想,事实上佛教徒的证悟是在追寻一种永恒的快乐。

我相信当中你们许多人也一样。作为一个父亲、母亲,通常喜欢对孩子拥有一些权力;作为太太喜欢有权控制丈夫,同样的,作为丈夫也想有权力去驾驭太太。而做为人,我们通常具有很不安全的感觉。我们会有这种不安全感是因为受制於时间及环境。但我们没觉察到没有一样东西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在今晚发生,甚至你可能会在今晚死掉,或发脾气或在家中发生小争端。这些现象的发生可由许多元素造成。

即使有先进医学的检查,也不能保证一个人不会死。所以人们就想从不安全感当中去得到安全,唯一的方法是获得权力、金钱和感情。虽然我们许多人都在追寻及学习佛法,但要放弃权力、金钱和感情这些东西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我们可能有一天会放弃这些东西,但现阶段我们也许可学习如何运用智慧来对治金钱、权力甚至感情。

做为缺乏安全感的人,我们都在寻求快乐,而基本上只要掌握状况时候我们就能获得快乐。但当你一旦依赖某个人或被某件物或情况控制时你就不会快乐。我们都在寻求快乐,但我们却不知如何使自己快乐,反而我们继续把快乐控制权交给别人或某些东西。

我们没有满足感,也从来没有想要学习满足感,反而有种倾向觉得自己永远都不足够。拥有三温暖,按摩、娱乐等等活动,但我们仍然想尽办法继续让自己忙碌。不只自己,别人也认为忙碌是“成功”的象征。所以我们必须以智慧的方式,正确的方法来寻求快乐。同时我们必须要去学习什么才是真正让我们快乐。而权力、金钱、感情,它们真的能让我们过得很快乐吗?

事实你是在爱你自己

我想在这里做个简单的分类。我们必须要有快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想,事实上佛教徒的证悟是在追寻一种永恒的快乐。而一般人为了达到快乐必须具备的因缘条件,这可能是权力、金钱或感情。但我们必须很小心,这些条件有时候非常狡滑,不但不能让我们达到快乐,反而会导致痛苦。

当你说你爱某人“我爱你”时,事实上你是在爱你自己。

第二步是创造快乐的条件;第三步实在讲很重要,即必须要有戒律或规矩去获得金钱、权力或感情。这时候佛法就起作用了。它教导我们如何通过戒律去善用金钱、权力和感情,这样才能带来快乐。如果你在追求金钱、权力和感情是处於自私、自我的态度,那一定会导致痛苦。

但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对自我的执著是如此的严重。如果我们能应用戒律去检查我们对事物的执著、自私的程度,这就可成一种规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你慷慨的布施钱给乞丐时,当然接受者会感到快乐,而你肯定也会从无数次布施的经验,感受到身为施者的快乐。虽然我们比较少去体会接受者的快乐。所以从这小小无私的布施行为,我们便很容易得到快乐。

若我们再提升到布施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时,甚至你会获得更快乐。现在,你必须再向前迈进一步,你慷慨的布施给一个你不认识的人的同时,你不把自己的名字表扬出来,那么你将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佛法的基本规范就是要做到无我、无私。

如果你在遵循佛法,有了菩提心之後,你不仅能让自己快乐,也能让其他众生得到快乐。最後,这是做为一个佛教徒是最重要的:你要有觉醒,同时教育自己,了解到所有的这些金钱、权力和感情是虚妄,暂时存在的。我并没有说你们不需要拥有权力、金钱和感情,而我要说的是请你们尽量享受这些快乐,而且钱赚愈多愈好,你们也可去追寻你们想要的感情。但是请试著以无私无我的心去做。你们若能依此心态去追寻这些东西,你们必会经常感觉到自己是富有的,而且永远是快乐的。甚至你会拥有良好的感情。

当你说你爱某人“我爱你”时,事实上你是在爱你自己。既然我们不能完全的放弃金钱、权力和感情,那么至少我们运用智慧去获得这些,以致愈少一点自私的想法愈好。

在追求这些过程中,你们也可觉知到这些所有金钱、权力和感情它们本身实际上都是一种幻象。虽说它们是幻象,但并不表示这些东西不存在。只是这些东西并不是我们概念想像中的存在吧了。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于新加坡畅谈电影与佛法,分享最新电影“舞孃”。

你想追求的是多大的权力呢?即使你可以独裁称霸全世界,你仍然是痛苦的。你想要有少金钱呢?即便你拥有全球的财富,你仍然会遭受痛苦。那更不用谈到阐述这个感情了。我可以猜测今晚到来这边听课的人有百分之八十都有感情上的痛苦。(哄笑)

当一个自私的人已经是导致这个痛苦的条件,那感情若在两个自私人之间的沟通上更是导致痛苦。

所以对金钱我们应该不断教育自己:已经足够了。但是在这种前提下仍然去赚钱。即使你是百万富翁,你还是可以照样继续赚钱,但是不断的想你已经足够了。然後看著自己自私的这种念头,你可能成为最慷慨的人,不断在帮助这个世界上需要的人。这只是我分享金钱的看法。

提到感情方面,我鼓励大家尽量的去谈感情,只要你和另一个人都同意谈这个感情。但是实际上无论你如何去追求感情,永远都会感到寂寞。你是一个寂寞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寂寞的人”,我们都被困在这个寂寞的情景当中,你只能去接受它。

对於那些拥有权力的怪胎,连任何一件小事都想控制的人,那么请想一下死亡这件事情。当你死亡时,这个常被你控制的人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的跳起舞来。他们不会想念你,他们一直期待你快点死掉。因为你是一个很烦的人。所以有这种控制欲的人不妨想一想。

这是非常困难的,对控制欲有非常大的人他从来不会认为他有控制欲。

如果你是佛法遵循者,你会想到菩提心,至少学到愿菩提心:愿所有人从痛苦当中解脱;希望所有的人都能获得快乐。也许你不是真的打从心里这样希望,但是从今天开始不断的去祈求这种愿菩提心,那么总有一天会达致希望。

佛法的基本规范就是要做到无我、无私。

这场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主讲的“金钱。权力。佛法”讲座会,大会安排扎西喇嘛作中文翻译
现场观众Q & A:
人比神阶级高

·

这场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主讲的“金钱·权力·佛法”讲座会,吸引近千人出席,现场座无虚席,这场讲座是由观音亭福利基金会《慈悲》杂志举办,媒体合作伙伴为《中国报》、《南洋商报》以及马佛青“Eastern Horizon”杂志。

由《慈悲》杂志总编辑沈淑姗致谢词,观音亭福利基金副主席杨金銮赠送纪念品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大会安排扎西喇嘛作中文翻译,并于礼请仁波切开示前,邀请手集团呈献节令鼓表演。

浴足礼是一个古印度的传统仪式,迎请的主人以净水、鲜花和香水,洗涤来访宾客的双足,以表示欢迎。传统的印度文化中,主人为尊贵的嘉宾浴足,以展现对宾客诚挚的欢迎和尊重。这个传统可能来自于过去,当人们必须赤足走过很长的一段距离,而弄脏了双脚。同时,迎请的家庭也会对宾客献上鲜花做成的花环或锦缎。在印度,人们也同时会以手来触碰嘉宾的脚,接受祝福。而宗萨仁波切即是这次晚会的上宾。大会特邀请我国名舞蹈团:Temple Of Fine Art表演传统印度舞蹈,呈献浴足仪式中,学生们对仁波切献上他们深深的感激和虔诚之心。


问:女性是否也可以得到证悟?
答:性别在佛教里没有任何差别。但在不同宗派有不同的阐述。但你可以丢掉女性不能证悟的这种想法,因为在密乘,女性获得证悟是可能的。

问:涅槃是怎样一个状态?六道轮回是真实存在,还是在生活当中一种精神状态的变化?
答:这个问题非常深奥,我不能完全的解答。但是我可以教你想一个方式:如果你在梦里得到一个彩券奖,然後你用在梦中得到的钱盖了一间大房子。然後再去买一辆名贵的跑车,开得非常快,最後出了车祸。这辆车後来送去车厂修理。这时候你从梦里醒过来了,而在梦里中奖的钱、车子和房子,这些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你不需要现在马上回答我,可以回去先想一想。

问:请问是否有神的存在?如果我们每天诵经,会否得到法力的加持?
答:如果你是在问一个佛教徒,我的答案是有神。神和我们一样都会遭受痛苦。事实上身为人比神的阶级高了许多。而天神看到人间有人传播佛法会非常高兴的,因为他们必须依赖我们传播佛法。所以我们才是重要的宝物,而非天神。
当然。如果我们每天诵经的话,至少这个世界会是安全的,因为你正在落力诵经。

大会特邀请手集团呈献节令鼓表演及名舞蹈团:Temple Of Fine Art表演传统印度舞蹈。
记者会Q & A:
任何事物的显现都不是真相
·
问:仁波切认为最为挑战的人生阶段是什么时候?
答:任何时刻对我而言都充满挑战。那是因为要将我所学习到的运用在日常生活里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很多时候我所得到的知识无法融入我的内心。因此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和十岁那年的自己没有两样,外在所发生的一切还是很轻易的就将我控制住,导致我常常犯规。就好像当年我在习禅时,脑袋还在想着晚上的足球赛。

问:那我们可以如何面对灾难所引发的恐惧呢?
答:我认为恐惧源自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与信念,如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永恒的,或理所当然是应该这样子的。这些信念都会加深我们的恐惧,而害怕的心理又会更加巩固我们这些信念。或许我们应该摧毁这些相信,当我们不再拥有这些虚拟的相信或期待,我们其实就没有东西可抓,内心自然也就不会害怕失去。

问:请仁波切用一句话来阐述佛法的精髓。
答:任何事物的显现都不是真相。(how it appears is not how it is)
浴足礼是一个古印度的传统仪式,迎请的主人以净水、鲜花和香水,洗涤来访宾客的双足,以表示欢迎。
问:有者说:佛陀不是佛教徒。仁波切对此说法有何见解?
答:佛陀和佛教徒的确有很大的差别。看看在座的佛教徒,我们都知道自己有不好的习气,而且还会做出许多古怪的行为,因此才会想要依循佛法证悟圆满自性。虽然佛陀释迦牟尼只是一位历史人物,但佛陀也象征着任何事物在时间线上的标签,瞬间便成了历史。

问:仁波切认为,怎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您爱看那类型的电影呢?
答:基本上我什么电影都看。日本有位导演Ozu,我很喜欢看其电影。他有一部电影从头到尾就是几个人围在桌子谈论他们所做的一切,这种剧情要吸引人看完两个小时的戏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其中没有暴力、性或逐车等的刺激画面。

问:仁波切觉得自己是一位出色的导演吗?
答:我是一位充满抱负与挣扎的电影制作人。当我在拍电影时,我不会去想我的电影要带给观众什么启发。我就只是将故事拍成电影。我也没有想过藉由电影弘扬佛法,可是佛法是非常生活化的,我们随时从电影里都可以看到佛法。

这场由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主讲的“金钱·权力·佛法”讲座会,吸引近千人出席,现场座无虚席。

问:请仁波切分享您生命中最感动的时刻。
答:大约二十年前,我参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时,经过一个到了外太空的投影里,看到美丽的地球在我眼前转动,让我感动得落下泪来。

问:仁波切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答:我希望来世可以成为其中一个大国的独裁者。

问:仁波切有任何讯息给予大马读者?
答:每星期回家吃晚餐三次,这样你就会更富有、更健康与更开心。回家吃饭可以帮助你节省,让你更富有;自家煮的饭菜没有味精,会让你吃得更健康;与家人一起吃饭可以增进感情,让你更开心。
由《慈悲》杂志总编辑沈淑姗致谢词,观音亭福利基金副主席杨金銮赠送纪念品予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取自《慈悲》第91期

欢 迎 订 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