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儿童安宁疗护医生的李颉,是那一道光的追寻者。他深信黑暗中依然会有一丝光亮。
| 慈 悲 专 题 |
李知展医生:
八万孩在继续
·
文|郑振荣 图片提供|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
·
根据非官方统计, 马来西亚每年有八万名儿童患上不治之症, 并需要儿童安宁疗护的照顾。
目前, 李颉是儿童安宁疗护中寥寥可数的孤勇者。
我们勿忘这八万名儿童的存在, 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惹人疼惜, 渴求关爱和拥抱的小熊。
身为儿童安宁疗护医生的李颉,是那一道光的追寻者。他深信黑暗中依然会有一丝光亮。
“李医生,请你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要在什么时候放手?应该让他继续活下去?我们可以不要做这种选择吗?”
小丫的妈妈哭着说:“我怕我们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以致后悔莫及。”
在李知展医生(李颉)的著作《孩在继续》里,有一位无助的母亲淌着满脸的泪水,对李颉苦苦哀求。
默然让弱小的孩童忍受病痛的残虐,还是就此结束无可药救的苦难,这两种行为都不见得高贵,都是令人窒息残喘的伤痛!
“生存还是毁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如此直白的说过。
偏偏,如此冷酷的天大命题,总是抛给缺少被命运眷顾,还得背负更多苦难的人。
然而,对一个被宣判无药可救的病童来说,残喘茍活和割舍毁灭之间,是否还有一道能让光渗透的缝隙?
身为儿童安宁疗护医生的李颉,是那一道光的追寻者。
他深信黑暗中依然会有一丝光亮。
生离比死别更让人难受
他的职责就是极尽所能,找到那一道光,指引绝望的父母和孩童,朝着光,即便是微微即灭的光,也尽一切所能让他们看见,让孩童痛苦的呻吟化为轻风,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
有了李颉一路的陪伴,许多不幸的父母和孩童,终将能让死亡的绝灭和悔恨,化为一场少留遗憾和美好的道别。
他说:“生离比死别更让人难受!”
他总是在死神来临前,尽一切所能减缓病痛给孩童带来的残虐,延长他们的生命和质量。
李颉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因车祸去世,母亲为了讨生活,迫不得已将他和妹妹留在爷爷的家,独自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
“母亲一年才回来一两次探访我和妹妹。每当母亲又要离开的时候,我总会伤心的哭喊,一路追着那辆载走母亲的的士。”
回溯这一幕悲伤的情景,仿佛是他童年时光的一抹阴影,挥散不去。
他一直都不能理解和原谅当时的母亲,为何非得要把他留在爷爷家,而不把他带在身边。
纵然是为了讨生活,就算有一百个理由,也不足于让一个母亲狠心远离自己的亲生骨肉,让他们在幼年就缺失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经过多年以后,在从事儿童安宁疗护的领域里,他透过悲伤疗愈,试图去疗愈自己心灵的创伤,也同时试着去原谅母亲。
然而,他发现心里一直以来纠结不解的伤痛,不完全是因为被母亲遗弃,更多的是不能原谅自己在当时没能好好保护母亲。
生命或许不完美,然而只能让它完整。
或许,就是因为这段不完美的儿时经历,和命运刻下的伤痕,让他成为专业的儿童安宁疗护医生,一心想要守护病重的孩童,和他们的母亲。
“人”和生命真正价值
生命不在乎长短,而是在乎它的内涵。
初生的婴儿在母胎里就患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父母不敢面对活不久的孩子,拒绝探望,因为害怕一旦留有关于她一丝丝的回忆,就会痛苦一辈子。
身为儿童安宁疗护的顾问医生,也是创办全马第一家儿童安宁疗护中心的会长,他真正关心的是”人”和生命真正的价值,而不只是”病”。
绝望和愧疚的父母选择就此放弃,也忘了给婴儿她该有的姓氏和名字。
“不是每个回忆都是痛苦的。她还活着的时候,如果错失了这段时光,你就没有机会给自己和她制造美丽回忆。她这一生的意义,就在这几天里形成。”李颉一边抚摸婴孩的小脚丫,一边通过电话和她的母亲谈话。
因为这一通电话,婴儿得到了她父母赋予她该有的名字-阿美娜。
因为这一通电话,阿美娜在离逝之前,见到了她的亲生父母,微笑与爸妈拍了一张全家福。
也因为这一通电话,阿美娜得以在父母的陪伴和抚慰下,安静地离开世间。
对李颉来说,这是一个”没有更好结局的结局”。
身为儿童安宁疗护的顾问医生,也是创办全马第一家儿童安宁疗护中心的会长,李颉不是大众眼里只会帮助善终善后的使者,他坚持守护的是患病孩童和他们的父母;他真正关心的是”人”和生命真正的价值,而不只是”病”。
生命无价,来过的都必留下痕迹,无论长短,不论悲喜,都有其个别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总是站在死亡的转角处,试着让父母在黑暗中见到一丝亮光,尽所能给予他们物质和心灵上的慰籍,让他们看见每一个小生命超乎长短的价值和意义。
他总是在死神来临前,尽一切所能减缓病痛给孩童带来的残虐,延长他们的生命和质量。
或许,他们就此奇迹般活下,或是活久一些,活好一些。又或许,他能帮助他们在极短的日子里,“完整”这一期的生命旅程,让每一个有限的小生命开出一朵小红花。
我们眼前的李颉,没有一般医生的刻板和僵硬,反而散发出孩童般的纯真,眼神里隐藏着一种温柔和坚定,一种医者该有的柔韧。
别以为李颉看惯死别,就会显得麻目,丢失情感。
“我最难受的是看到女人或孩童无助的母亲流泪哭泣!”
做了及时的预先告别
李颉的母亲患上第四期肺癌。
小时候经历与母亲的生离,长大后还得准备迎接和母亲的死别!
或许,小时候经历的那一场生离,是因为母亲没有与他好好话别,而在他年幼的心灵烙下一条伤痕。
走在安宁疗护的道途上,李颉了悟好好告别的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悔恨和遗憾。
告别,不是等到临终的一刻,而必须及时。
为了满母亲的心愿,他尽其所能,排除万难和不便,带着得依靠轮椅行动的母亲到日本旅行。
他们两母子选择在日本的街道,在昏黄的街灯下做了一次死亡的探讨,也做了一次及时的预先告别。
庆幸的是,母亲留无遗憾,已然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
李颉必须无时无刻,直视面对孩童的病痛与死亡。
这不仅需要很强的心理建设,更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智慧,去接受和超越生命的不完美,才能在安宁疗护的道途上持续坚定的往下走,成为照亮他人的一道光。
也许,只要我们看到那一个又一个可爱,惹人疼惜,渴求拥抱的小熊,答案就在我们切身的感受里。
大象蝴蝶与小熊的背后
走入李颉的儿童安宁疗护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可爱玩具熊。
问李颉 :“为何选择小熊?”
他只解说安宁疗护通常选择的象征动物是“房间里的大象”或蝴蝶。
“房间里的大象”隐喻避而不谈的死亡,就像是房间里的大象一样无法被漠视,但是因为它太沉重, 人们选择视若无赌。
蝴蝶隐喻生死不过是一次凄美的蜕变,生命在灵魂离开身体的一瞬就像蝴蝶破茧而出,脱离了层层的束缚,自由自在地飞翔。
小熊的隐喻又是什么?
他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小熊。”
“不知道”或许就是最美好的答案。
也许,只要我们看到那一个又一个可爱,惹人疼惜,渴求拥抱的小熊,答案就在我们切身的感受里。
根据非官方统计,马来西亚每年有八万名儿童患上不治之症,并需要儿童安宁疗护的照顾。
目前,李颉是儿童安宁疗护中寥寥可数的孤勇者。
我们勿忘这八万名儿童的存在,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惹人疼惜,渴求关爱和拥抱的小熊。
如果,他们都能得到李颉的关爱和疗护,都能赶上听完一首温暖的摇蓝曲,能安心躺卧在父母的怀里,抱着小熊,含着笑靥,安然离去,那也是一个没有更好结局的结局。
他总是在死神来临前,尽一切所能减缓病痛给孩童带来的残虐,延长他们的生命和质量。
他能帮助他们在极短的日子里,“完整”这一期的生命旅程,让每一个有限的小生命开出一朵小红花。
也许,只要我们看到那一个又一个可爱,惹人疼惜,渴求拥抱的小熊,答案就在我们切身的感受里。
《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慈善晚宴》
主题:我们在乎每个小生命的幸福
日期:2024年9月28日(星期六)
时间:晚上7点
地点:巴生皇城商务会展中心(KCCC)
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慈善晚宴已开始接受认购,热心公众可预购以下任何配套:
个别单座票价预购:
RM500RM330
一桌赞助:RM5000(每桌十人)
捐赠赞助配套:
RM2,500 / RM5,000 / RM10,000 / RM20,000 / RM30,000 / RM50,000
欲了解更多关于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慈善晚夜的信息,请登录官方活动页面
https://mappac.org/mappac-charity-night-2024
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或WhatsApp我们:
016-2231357(Dhanya)
018-4005988(Chai Li)
018-9855988(Sally)
想看更多
精彩内容?
欢迎订阅
《慈悲》121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