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 界 一 花 】
\
禅行者往生何处?
\
禅行者不必担心「如未见性,也不生净土」的迷惑。既一个已发菩提心,已修学佛者,理论上都会往生净土。那么一个禅行者,如果这辈子不开悟,但是我们一生所修学的福德与智慧一定可以往生到与之相应的净土。
\
学禅除了认识自己之外,最重要是为了生脱死。但是学禅的行者若今世不能开悟,那么将往生何处呢?这是很多禅行者所面对的问题。
果煜法师在《从禅的观点看净土》中提出,「学禅的人,能不能生净土?」或「学禅的人,当生何方净土?」因有些学禅的人,经常会疑惑:「修净土法门者,于临命终时,以念弥陀圣号,而期待往生西方净土。如我们学禅者,临命终时要作什么呢?将往生到那里去呢?」如你想:「我都没有念佛,便不能往生净土。那下辈子要去那里,便全无把握矣!」
法师说:「学禅的人即使未开悟,还是能够往生净土的!」
其实净土最殊胜的乃是往生者获「不退转」而继续修行,并非为享受净土的环境殊胜和资生受用的殊胜。
其实,在《阿含经》里,早就传述有净土法门了:虽一个修行者,如证得阿罗汉果,即能不受后有而不再往生。但如只证得三果,固然不能不受后有;却能往生于色界四禅的净居天中。在净居天里,他会继续修学佛法,直到证得阿罗汉果。所以在净居天中,即是「不退转」地也。
大乘佛教,便转述不同层次的净土,以满足不同根器众生之需要。如《维摩诘经》中,有「不动如来」的妙喜国。如《弥勒三经》中,有兜率天的弥勒内院。如《药师经》中,有东方琉璃净土。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了解:为什么是「不动如来」和「妙喜国」呢?依我的理解:现象虽是无常、变化的,但性却是不动的。故一个人如见性了,心即能寂然不动也。因见性而不动,因见性而欢喜也。以见法欢喜,故称为「妙喜」也。这见性,对禅宗而言是开悟了;在原始佛教,则是「证初果」也。因证初果而断三结、得正见。
从「带业往生」的理论,来看诸方净土。则可谓:若证三果者,则能往生「净居天」的净土。若已见性或证初果者,则能往生「不动如来」之净土。至于定慧不足,但修得「十善业」者,则能往生兜率天之弥勒净土也。
因此一个已发菩提心,已修学佛法者,理论上都会往生净土的;除非已证四果而不受后有。
禅行者也是具备往生净土的条件。禅行者如果禅定功夫修得好,即能达成身心的统一和谐,内外的统一和谐,而能升到色界天、无色界天。
因此,禅行者不必担心「如未见性,也不生净土」的迷惑。既一个已发菩提心,已修学佛者,理论上都会往生净土。那么一个禅行者,如果这辈子不开悟,但是我们一生所修学的福德与智慧一定可以往生到与之相应的净土。如果开悟了,当能往生到上品的净土,而未开悟者,只能往生于中、下品的净土也。
因此从广义的修行法门去看禅和净土,两者并不冲突,并且还能相涉相入,继续修行至了生死为目标。
以一般人都认为我有一个身,故才有「这个身要往那里去?」的问题,而真证得无生法忍者,既「身见」没有了,也「生灭」没有了,故没有「去那里?」的问题。然既他的心量,能够周遍法界;即能「千江有水千江月」,随法界不同的缘,而种种示现。
曾经有人问崇山禅师::“当你遇到炸弹爆炸时,你会如何?”
答曰:“死!”
\ 文 \ 传 闻 法 师
——吉隆坡鹤鸣禅寺住持、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顾问、行者培训营发起人
即心即佛;佛眼即汝眼,佛心即汝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