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拜佛当然是对佛的一种恭敬,但别以为学佛就是烧香拜佛。真正学佛一要学到大乘佛教的精华核心,而发菩提心特别的重要。

【 亲 近 善 知 识 】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

始终如一的大乘佛教精华核心

·

烧香拜佛当然是对佛的一种恭敬,但别以为学佛就是烧香拜佛。

真正学佛一要学到大乘佛教的精华核心,而发菩提心特别的重要。

学佛最好的方法是把修心和静坐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学佛和生活两者之间不会有冲突和矛盾,它们是可以圆融的。

·
整理 · 黄慧燕 图片提供 · 马来西亚慧灯禅修班
·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说,发菩提心对学大乘佛教的人来说非常的重要。

他指出,发菩提心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下定决心:我要让天下所有众生成佛解脱、离苦得乐。

而要这个决心并不是很容易,尤其对初学者来说。但是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修,我们首先是从修慈悲心下手。有了慈悲心後,我们下决心就不会太难,不然就会真的很难。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莲花大厦主讲生活中的大乘佛教说,学大乘佛教必须发菩提心,否则便不是大乘佛教。

但他指以目前的情况好像并不太适宜我们这么做,因为很多人的烦恼包括生老病死的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是我们自己还没有解脱,又怎么能让天下所有众生解脱和成佛。

然而这不是说今天就要我们去让一切众生成佛,它只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而已。我们的生命除了世俗的名和利、物质,应该还有一个更崇高的目标,就是利益众生。只要下定决心,我们最後一定是做得到的。

第二个条件是我们要有这样的能力,首先我们自己先要成佛才能做得到。我们自己先要学佛、修行。下了这两个决心,这才叫发菩提心。

堪布说,我们很多时候以为发一个慈悲心便是菩提心。事实上菩提心比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爱心、慈悲心的级别还更高。

只要我们有往这方面想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了发菩提心的开始,就会有结果。

所有修行归纳六度

他指学佛的目标不是求这一世的健康长寿、工作顺利和发财。

他说,烧香拜佛当然是对佛的一种恭敬,但别以为学佛就是烧香拜佛。真正学佛一要学到大乘佛教的精华核心,而发菩提心特别的重要。

学佛最好的方法是把修心和静坐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学佛和生活两者之间不会有冲突和矛盾,它们是可以圆融的。

堪布说,我们很多时候以为发一个慈悲心便是菩提心。事实上菩提心比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爱心、慈悲心的级别还更高。

他指标准的学佛是为了解脱,断除自己的烦恼,然後自己和他人从这个生老病死的轮回苦海当中得到解脱。

他说,首先解脱的前提必须要有出离心,就是要超越这个轮回和脱离生老病死的决心。

堪布指一个人因福报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他也能拥有追求解脱烦恼的崇高目标。佛在世时,许多国王、大臣等都发了菩提心。

至於穷困者由於生活匮乏,他可能因为没有物质而对物质十分的看重和执著。

他说,处在经红尘中的在家人背负很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而追求解脱烦恼不是说要他们就抛弃现在所有的物质。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他不可能会得到解脱。而这种基本的追求不能说他就没有出离心。

真正没有出离心是他内心当中没有求解脱,只是在追求物质、名利、权力和地位。

堪布说,至於生活艰苦的贫穷人,只要他们愿意,还是可以发出离心的。

他指大乘佛教所有的修行可归纳为六度,即六波罗蜜。这对在家人完全可做到,前提是他必须要有菩提心,否则行善表面看起来做得再好,也不是大乘佛教。

反思佛法存在价值

烧香拜佛虽是大乘佛教,但没有菩提心就是不一样。譬如在佛前供灯,三种不同的发心便会得到三种不同的功德。

凡是为了下一世投身到人或天当中享受福报,都叫着世间法;做很多慈善事业、修路造桥、受戒持斋持咒,也都是世间法,这些都不能让我们成佛解脱。

大乘佛教所有的修行可归纳为六度,即六波罗蜜。这对在家人完全可做到,前提是他必须要有菩提心,否则行善表面看起来做得再好,也不是大乘佛教。

而声闻乘供佛目的只是希望自己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若他在下一世继续努力可以了脱生死,但不能跟佛一样利益众生。

第三种供佛是发了菩提心:为了一切众生我要成佛。这就是大乘佛教。若他再继续努力就可以成佛度众生。以上三种不同的善根,差别却很大。

他说,只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很多在家人的生活也可变成大乘佛教。过一个简朴的生活就能修心。

而没有发菩提心和出离心所做出来的善行,他指那都是属於世间的善法。

生活中有很多大乘佛法。六波罗蜜当中第一个是布施,即给予。这个给予不一定要给很多很多的钱,或很珍贵的东西。

譬如我们曾经给一头牛一根或一些草吃,这也是给予。这个布施也都可以回向的。

同样的,在大街上看到流浪狗流浪猫快要饿死了,我们拿一点东西给它们吃,,如果有菩提心基础的话,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大乘佛教。

他说,其实我们都有这个布施的能力和机会,但往往都忽略错过了。譬如我们遇见流浪汉,其实我们都有能力请他吃一顿饭,甚至帮他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

他提醒我们平时就要学佛,而不是等到婚姻或家庭出问题了才来求佛帮忙。虽然佛教没有否定可以求佛、供佛,但我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学佛而不去学,那就太可惜了。

还有可能我们衣柜里有五六十条领带和皮包、所买的衣服牌子到了往生都还没有拆下来。这都说出了其实一个人并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是可以把其中一部分布施出去的。

堪布说,有了菩提心,我们可以先把不太需要的东西布施出去,接著慢慢再把自己喜爱的捐出去;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布施给需要的人一杯热饮料。

对於法布施,如果去菜市场买菜,看到一些鱼或鸡等活的动物,我们可以对它念佛号念咒,这就是法布施,没有任何回报,纯粹是利它的心。

而无畏布施,他指当有些众生的身体遇到危险或恐惧时,我们去帮助它,消除它们的恐惧;水池里看到有些小动物快要被淹死了,及时救它们。

还有发自内心的爱心,在说话做事时去帮助别人。即使是一个微笑,对他人来说可能就是帮助他的"药物",对方会感觉到有安全感和开心。

他提醒我们平时就要学佛,而不是等到婚姻或家庭出问题了才来求佛帮忙。虽然佛教没有否定可以求佛、供佛,但我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学佛而不去学,那就太可惜了。

他认为,在家和出家人都应该认真反思,佛法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了解自己真正的任务是什么。

他指其实佛教里有很多的戒律,但最根本是杀盗淫妄,这里面包含了不去伤害众生。

修忍辱,因为工作生活压力造成人心浮躁,使到人与人之间沟通出现了问题,这里应学习包容,面对父母的责骂不顶嘴,学习忍一忍。

他觉得,如果掌握到修行核心,修行要讲也不难。

他敦促学佛人不要参加太多商业化的佛教活动,因为这些活动都是有人去支持才会出现的。

至於修行的具体参考方法,他指每日的功课要在生活中去实践。每天可在早上五点或五点半起身,过後静坐修行;全天的时间不要全部拿来诵经持咒,但可做为一部份。而中午可睡个十几分钟的午觉。

——现场听众问&答——

我们是可以参加法会和拜佛的,只是除了参加这个法会以外,我们还必须有另外的功课,就是修四加行或五加行或闻思修行。若只是以为参加法会就是修行,那就是不对的。

 

:请问去菜市场给小动物法布施,是否必须让它们听到佛号?或为了避免别人奇怪的眼光,可否默念咒给它们?

:在不方便的场合我们可以默念不出声,然後回向给它们也是有用的。它们能够听到是最好,如果实在不方便,回向也是可以。

:现在很多大型的放生,基本上都是预定好了,很多人反对这样的无畏布施,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这确实对放生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和必须重视。我们的放生如果是鼓励他们去捕捉这些动物,那就没多大意义。

问:如果现前受了五戒,後来又不小心破了戒,请问以後还可以再受五戒吗?

答:可以再受。但是我们受戒不一定要受完五条戒,如果在条件不允许下可选择性受某条戒。当然若能全部戒都受那是最好。若破了戒我们首先念金刚萨埵四十万遍忏悔了再受。

问:请问我们是要参加法会还是不应该参加法会?

答:我们是可以参加法会和拜佛的,只是除了参加这个法会以外,我们还必须有另外的功课,就是修四加行或五加行或闻思修行。若只是以为参加法会就是修行,那就是不对的。

而有些的法会确实非常非常的商业化,自己要考虑好才去参加。如果这个道场有给人闻思修行的,它是应该需要有人发心帮忙维持,而不是通过法会途径。所以参加法会不是完全不可以,只要有闻思修证,有没有参加法会也就没有关系了。

问:请问上师,修菩提心时如何理解一切众生曾经都做过我的母亲,要怎样证明众生是我的母亲?

答:首先我们要确定人是从前世来到今世,然後从现世做到下一世,确定了这个轮回的存在。

轮回它是无始无终的这么一个流转过程当中,我们彼此之间都有过父母及各种各样的关系。因为轮回太长太长了,所以在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成千上万的诞生和死亡,生死轮回无边无际。这种确定了人对转世轮回就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过去世曾经都做过父母等等。

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个轮回有痛苦,但不知用什么方法解决。但佛已把药的处方送到我们手中,只是我们却不愿意接受,还是对财神比较感兴趣。

问:要如何教小孩、年轻人和初学者学佛,最好的契入点是什么?

答:年轻人当中是有很多非常的虔诚,真的想学佛成佛,修出离心菩提心完全没有问题,他们都可以接受。但是一开始要他们持戒念佛可能做不到,而先用人天佛教的修行是可以让他们契入佛法的,包括赞诵佛的功德等等,这可以减少他们面对这方面的压力,然後慢慢就会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取自《慈悲》第91期
欢迎订阅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