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姜 查 · 须 跋 多 传 之 14

莲花中的珍宝

  • 隆波是一个思想那么自由开放的人,可是同时却又持戒那么精严。这实在是个令人迷思的矛盾。
  • 我可以看到隆波的心没有极限。通常,执着戒条令你担心重重而失去自信。可是隆波却容光焕发。很明显的,他不是那种守着一大堆戒然后忧虑自己是否清净的人。他是从修行中得到自由的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 巴蓬寺的教学法是把你放在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反观你的行为、异议等。你开始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会生起的意见、观念、成见、执着。隆波再三强调需要省思事物的本来面目。我觉得这点最受用,如果你像我那么自我中心和顽固的话,那你就真的需要开放思想。在这方面,我认为隆波的教法就清楚和直接多了。
  • 隆波的教学不限制于某些特定的法门,而是包含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提供一个环境或条件,只要是正统的修行方法就能得到成果。


 4 

——· 巴 蓬 寺 ·——


4.22 法 的 资 财

巴蓬寺开创的最初十年并没有永久性坚固的建筑。所有的房子都像在森林里的茅棚一般,比丘、沙弥和美琪住在个别的茅舍里。这些茅舍全是由茅草、香蕉叶、竹之类的天然材料搭成。隆波把全副精神放在自己的修行和训练弟子上,完全没有心思去考虑建设永久性的硬体设备,况且当时也缺乏资金作这种策划。

可是,隆波的声誉传遍乌汶和泰国之后,前来依止的比丘、沙弥和在家弟子的数目显著增长,已有的茅棚已经不敷应用,寺院也就不断的扩充起来。现在,巴蓬寺成了许多小分院的祖庭,为了因应新的角色和任务,发展寺院,筹建更多永久性建筑和设备成了当务之急。作为一个健全的丛林道场以照顾数以百计的僧众,巴蓬寺拥有七十间男众茅舍、六十间女众茅舍。此外还有一栋多元用途的大殿、一座斋堂、一所火葬场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设备,全都建在一百三十六亩的寺院范围内。对于寺院的设备和建筑,隆波坚持朴素和简单实用,并且能与环境融合。因此他亲自监督工程的进行,确保它们符合要求。

还有一项隆波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就是不向在家信众募化任何东西,不论是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进行。他经常强调僧人募化是令人反感的行为。巴蓬寺所有的建设的,资金全都是人们自动的布施而来。出家人以教化信众佛法为修善业,而在家信众则反过来布施建寺作为回馈。

卜玉美琪提起巴蓬寺的建筑工程状况时,这么说:隆波绝不允许任何人募捐,资金足够建到哪里,他就进行到那里。钱用完了工程还未完成的话,就停着等有钱时再续工。主要的劳力资源则来自比丘和沙弥。这一来可以节省金钱,还有就是可以训练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在任何活动中都能够修行念住。另一方面这种集体劳作也可以培养常住的团结精神。当然,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有限,不允许我们挥霍。为了节省金钱,只要可以做的我们都自己动手。有时,附近乡村的居民也会前来帮忙。

4.23 大 殿 及 斋 堂

大殿的建筑在一九六三年正式施工,面积是十六公尺宽四十公尺长。在填地基时,有些村民评论说面积太大了,有多少人会来这荒山野岭使用这大殿呢?隆波听了回应:哦,太大?我看是太小了!改天越来越多人来时,位子将不够,人们被迫坐到外面去!事后证明,隆波的看法是正确的。

多年以后,当这栋建筑太陈旧时,现任住持隆波连在一九九〇年决定在同一地点重建一座新的大殿,面积比旧的更大以应付当时的需要。整个工程花了好多年才完成,主要是资金的匮缺,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时限要完成。

一九六三年,建筑工程正式开始得第一年,打下六十根钢筋混凝土柱,钢条来自一座业已摧毁了的旧桥。

第二年,栋梁和屋顶等部分建好,大殿基本架构算是完成。斋堂是大殿后座的延伸,面积十六公尺宽五十二公尺长。建设过程中,村民提供了人力和资金的协助。一九六九年,整个工程,包括给男众禅修的上层建筑竣工。

4.24 围 墙 和 道 路

巴蓬寺有两层围墙,这是由于一九七七年寺院土地从原有的八十五亩扩展到一百三十六亩的缘故。新建的外墙高两公尺,长两千七百二十公尺,围绕整个寺院的范围。

隆哺隋(Luangpuu Soei)告诉我们内墙,即原来的围墙的历史:完成大殿之后,就开始建路。道路是依着寺院的界标而建。可是界标范围内有些土地是其他人的,共有十来个地主吧。于是我们向他们把土地买下来。买地的过程中遇上了其中一个地主的刁难。他坚持索价一万铢,相比之下其他人才卖一千铢。价钱一直谈不拢,可是缺了他这块地,寺院的地就连接不起来。最后,头家宋旺(Thaokae Somwang)和他的伙伴依照所开的价把地买下来。

巴蓬寺原本的篱笆是有刺铁丝网围起来的,后来才以水泥墙代替。砌水泥墙还满辛苦的,我们事先把水泥灌好,才能开始砌墙。当时是我带领村民建这幅墙。晚上,刚村、皮瓮村还有塔替村(Ban Tatid)的居民会来帮忙,刚村的村长用车子把他们载来。他们协助挖洞和灌制水泥柱。每晚大概可以灌制十根水泥柱。工程通宵进行,直到第二天凌晨隆波出去托钵为止,那时大家一起工作充满了乐趣。

隆波会叫我们送给前来帮忙的人一些面巾、肥皂、牙刷、牙膏之类的结缘品。后来,他们每建好一堵墙我们给两铢。一个晚上下来大约可建五六堵墙。那个时代,寺院难得有资金来源。记得有一次迦郗那功德衣节,我们收到五六百铢。这是寺院每年唯一有资金收入的节日,而且我们也没有募捐,都是民众自动供养。

4.25 法 定 地 位

七十年代初期,巴蓬寺在法律上经历了几件标志性的事件。首先,一九七〇年1028日,巴蓬寺正式获得官方批准的法定地位。在此之前,巴蓬寺在法律上是属于私立的僧众住所,因此不能剃度僧人出家。结果,每次有人要出家,就必须去其他寺院举行出家仪式,而且还要邀请羯磨师和尊证戒师,三四十人一起受戒。整个戒会的运作非常麻烦。因此,隆波决定亲自训练他的弟子成为羯磨师,简化戒会的运筹工作。

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隆波正式受官方委任为住持。

一九七四年二月四日,隆波正式受官方委为戒师。同年四月五日巴蓬寺的戒堂正式受官方承认为布萨堂。这样,举办出家授戒仪式的问题总算获得解决。

4.26 布 萨 堂

那时巴蓬寺还没有正式的布萨堂。僧伽的活动,例如出家授戒仪式或半月诵戒都在小殿堂(后来成为仓库)举行。那个殿堂太小,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使用已经陈旧不堪了。隆波因此批准了僧俗弟子们重建殿堂的建议。

新布萨堂的建筑工程在一九七五年初施工,在一九七九年完成。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诗丽吉皇后出席了新布萨堂结界的庆典仪式。

4.27 隆 波 的 茅 舍

隆波从一九五四年开创巴蓬寺迄去世为止,住过好几间茅舍。第一间茅舍是启奥(Khiaw)老居士在一九五四年三月搭的,后来毁坏了。洪(Hum)老居士在第一间不远的地方建了第二间,现在已拆了。第三间则是在彤甘苏吡(Tongkam Supit)老师的护持下建起来,目前作为客厅用。隆波住在这里最久。

隆波的健康开始恶化时,现任住持隆波连在池塘中央建了一座茅舍给他养病。可是,那个池塘后来渗漏,不能再蓄水。隆波连只好自己注水进去。隆波最后的这间茅舍设计成疗养房,因为他当时已不能照顾自己了。其实,他本来应该住院,可是他坚持不肯去医院。结果由科斯利卜苏(Kesri Bulsuk)居士领导的在家众协助建筑这间茅舍。工程由一九八二年四月开始,十月竣工。隆波在一九八三年五月十九日住进去。目前的住持隆波连自己住在这里。

——待续
作者 阿姜查的弟子们
中译 捷平
审阅 永觉比丘
联络处 Wat Pah Nanachat  国际丛林道场
联络人 Ajahn Cagino  永觉比丘  
电话 +66-8-5777-3112
版权所有Wat Pah Nanachat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