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父母的我执
随顺孩子特性发展人格潜能
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珍惜,
应依循他们的特性去发展人格品性,
不要以学科成绩作为准则。
现代的教育出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考试领导教学”。台湾的教师感到最头痛的就是“考试领导教学”,老师要配合考试,而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个阶段被理想的学校录取。
一般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每一次的考试中获取良好的成绩,其实,这些心态犹如佛法里所谓的“我执、我见”,认为“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的好就证明父母的优秀,因此希望孩子在考试时能够获取高分。其实这些心态是错误、不正确的。有很多父母、老师为了要孩子考获高分,而逼迫甚至打骂孩子。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亚洲国家都一直在讨论,就是不要让“考试领导教学”。但是因为人类的“我执、我见、我慢”不能减少。所以,要改良不要让“考试领导教学”似乎是遥遥无期。
考 试 领 导 教 育
教育是要发挥孩子的潜能,因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可能有些孩子的反应比较快,所以在选择题方面会有出色表现。可是有些孩子的思想很周密,在选择题方面就出现问题了,
因为他要从各方面来思考。
我们理解到教师的无奈,除非我们有共识以便改过,否则就会是“考试领导教学”。事实上父母的态度也跟着考试走,以考试成绩来论断孩子的聪明与笨拙,其实也未必的。
有些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但是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杰出的才干,他考得不好是可能他的思想比较周密,并且反应比较迟钝。反应迟钝的孩子并不代表他笨,而是思想较周密、深远。孔子的学生里面也有很多这类的学生。反而是反应比较迟钝的学生表现得更好,能够爱护自己并宣扬老师的思想。圣人也曾因为以貌取人、以言取人而感慨,就算是圣人也会犯这样的过错。
现今教育是“考试领导教学”,一般的教育是填鸭式的孩子不停反覆死背,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接触的书籍多以教科书为限,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览其他书籍。我们的教育使到我们欢简单化,答案反覆地读的东西只是那么多,不像古人博学多闻。不想要更多的知识,也不想透过知识来培养自己的智慧。这情况一时还很难改变,除非父母与老师们能够放下我执,能够不以分数、竞争来要求孩子。
忽 略 品 德 教 育
教育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忽略品德教育,以知识为准。有的孩子书念得好,但是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礼貌与包容。可能书念得越好的孩子就越自私。曾经有位父亲非常感慨,虽然他自己的孩子书念得很好,但是孩子非但没有感恩父母,反而出言狂妄,甚至看不起父母。他认为白己书念得比父母多,将来会比他们有出息,父母凭什么指挥他;父亲对孩子的寄望破灭了,其实这一切都是父母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他们并没有好好地教育孩子怎样去关心、尊重和包容别人。
这是现今教育最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只重视孩子的学科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培养。可能是孩子生得少,一般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宠爱变成溺爱,使到孩子不知分寸、不知体恤、不知感恩。孩子的道德、人格教育、健全的人格培植、正确的人生观培植是现今教育最重要的。每个孩子都是值得我们爱惜的,应依着每个孩子的特性去发展他的人格、潜能,并不是以学科成绩作为准则。人生的价值是你有没有慈悲、有没有智慧,特别是针对佛教徒而言。
良 好 生 活 习 惯
现今教育的第三大缺陷就是没有给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训练。美国的教育专家杜威提及“生活与教育”,他说教育就是要在生活中表现,现在的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教育,甚至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造成很多孩子不爱干净,甚至把这些习惯带到团体里,造成别人的困扰。父母过度保护孩子,造成孩子浪费、不惜福。人生无常,万一遇到逆境时,这些所谓的“新生代”怎样去迎战困难?怎样去接受逆境的考验呢7
父 母 应 多 关 怀
在台湾,曾经有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在学校被恐吓、勒索,最后不堪压力之下选择上吊自杀。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是什么问题致使孩子不敢对父母表明本身问题呢?父母应多关怀、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怒骂、责备。当孩子出了问题时,父母不但没有安慰,只有打骂。父母也喜欢用命令式和权威式指导孩子,最后使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
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珍惜,应依循他们的特性去发展人格品性,不要以学科成绩作为准则。
父母也要多关心孩子,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了才后悔与埋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