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  心  人  间    


佛陀的教团

佛陀乃是福慧圆满的解脱圣者,故能悲智双运:一空我执而断除一切烦恼一一自求解脱,二空法执而广度一切众生一一度生解脱。佛陀并没有要当领袖的想法。由于凡圣弟子自然形成的僧团原故,无形之中以佛陀作为最高学习的模范与教团领导。

 

释宗弘



释尊成佛后,席不暇暖地游化于恒河南北两岸。渐渐地,追随他的僧侣与坛信,日益增加,佛陀的教团便逐渐形成。七众弟子在教团中共同修习佛法,然而以当时的因缘,似乎出家僧团较受重视而有系统地建立、发展。相较之下,在家修行的组织则较随性地演进。因此七众弟子虽然均属教团之范畴,但其所受戒法却有很大的区别。戒律的差异在于次第与程度。出家戒较为严格,而在家戒则是以方便为考量。真正负起住持佛法以及领导七众弟子之责任是出家僧团,尤其是以清净比丘僧为主体。

佛陀乃是福慧圆满的解脱圣者,故能悲智双运:一空我执而断除一切烦恼一一自求解脱,二空法执而广度一切众生一一度生解脱。佛陀乃是行菩萨道所成就的,虽然功圆果满,但仍不舍弃任何一个说法度生的机会,以深邃的智慧配合和平中道的态度,发挥出利益众生的菩萨道精神。佛陀并没有要当领袖的想法。由于凡圣弟子自然形成的僧团原故,无形之中以佛陀作为最高学习的模范与教团领导。

的教团是以『和合、安乐、清净』为宗旨。古印度存有四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侵害社会平等的意识形态。慈悲的佛陀思量着如何去化解这些意识形态,如何使他们过着合理的生活,最终制定了『小可安治家庭田园乡会,大可安治国家社会组织』的『六和敬法』来安住僧团。

『僧』既『僧伽』的简称,有『众』的意思。集三人或四人以上受具足戒的比丘方称为『僧』。由此可知,『僧』是『团体』,而不是单指某一人。又,『僧』又具有『和合、安乐、清净』的含意。所谓『和合』者,复有二义:一者为理和义,即是破除见思二惑,同证无为的道理,既『证择灭』。二者为事和义,即六和敬法。僧团必须要做到『和合、安乐、清净』,方可谓健全的僧团。

健全的僧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和合的本质,既『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另一类是属于和合的表现,既『身和同住、口和无、意和同悦』。在安隐清净的环境及完善的组织下,使不信佛法的人渐渐对佛法产生兴趣而转向正信;建立正信之后更加精进,力 争上游,以便求得更好的突破,乃至使正法久住于世。这也就是佛陀的教团本意。

另一方面,在度化众生的同时,进一步净化自己的身心以趋解脱。如果没有清净和乐的僧团,如何去推动和宣传佛法,欲令正法久住,除了僧团以外,坛信也有同样的责任。因此在家弟 子也必须尽心尽力去拥护、歌颂三宝的功德,促使广大群众对于三宝产生好感,进而生起恭敬心、仰慕之心;避免大众对三宝因误解是消极的、厌世的、离群的、迷信的、空谈玄理的、逃避现实的宗教组织等,而生起藐视、诽谤、侮辱等恶心。

僧团的建立,就是要让僧侣以身作则修持正法,作为信众的模范,并让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去引导大众修行,断惑证正。在家坛信依循着僧众的教导,随着修行方针,精进持戒,努力断 惑,最终定能开悟解脱。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